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王志:做主持人是个“美丽的误会”

烟台晚报 2021-01-07 10:57 大字

“古有杨志卖刀,今有王志卖书”“我其实是一个对人生理想没有很清晰的目标和规划的人,做主持人对我来说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日前,王志“质疑式采访”系列图书首发式在北京雍和书庭举办。这位前央视《面对面》记者、主持人金句频出,与专栏作家亓昕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访谈。

新书发布打上鲜明的“质疑”标签

“质疑”曾经是王志最鲜明的标签,这个标签也印到他的新书中。此次发布的15本新书中,就有12卷本的采访实录《质疑的力量》、访谈精选集《质疑逼近真相》等,是王志30年媒体生涯的结集。

质疑是王志独树一帜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底色是执著与无畏。起名《质疑的力量》,也让读者看到王志为何质疑、如何质疑,以及他在质疑的采访方式背后所坚持的平等观念、独立思考原则和对职业精神的苛求与坚守。

此外,《质疑逼近真相》是《质疑的力量》12卷本的精选浓缩。从1000多位访谈对象中精选300余位,深度还原袁隆平、钟南山、杨利伟、杨振宁、樊锦诗、姚明、罗大佑、姜文等各界知名人士在央视王牌节目《面对面》的真实采访现场,记录了一个时代生动的社会图景和人物群像。每个人物之前都有王志精心撰写的“札记”,是对采访前后及当时背景的反思与总结。

钟南山作序期待更多记者拥有质疑的决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为王志的这套新书作序。钟南山在序言中回忆,王志是“非典”中第一个走进重症监护室病房的记者。钟南山在文中介绍,2003年“非典”正严重时,王志来到呼吸所,找过他很多次。那时候治疗的任务很重,钟南山一开始是不愿意接受采访的,但王志就跟着他——他去哪儿,王志也去哪儿。“我问他:‘ICU你也敢进吗?’其实我是想试他一试,但没想到他丝毫没有犹豫。我说:\‘行,你和我去吧,万一感染了我给你最好的照顾。’这是玩笑话,但当时的形势确实很严峻。于是他成为\‘非典’中第一个走进重症监护病房的记者。”

在钟南山看来,记者是另一类医生,他们是给社会听诊号脉的一群人,所承载的信任、肩负的责任意义重大。“首先要尊重事实,不能说假话。医生说假话是会要人命的,记者虽不直接面对生死之事,但从长远来看,记者说假话甚至会有更严重的后果。”为此,钟南山在文末写道,“我衷心地期待有更多的记者拥有质疑的决心和能力,多一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锐气,用良知和担当记录下真实的历史,将求实、求是的精神传承下去。”

切换角色做主持人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在央视金牌栏目《面对面》中,王志总是扮演那个犀利发问的角色。他坦言:“我想感谢曾经坐在我对面、被我采访过的这些人,他们像一面镜子,让我更能看清自己的初心。无论我的角色怎么转换,我还是那个我。坐在我对面的他们,还有看我节目的受众,一起成就了我。”

新书发布会上,王志成了被提问者。

问:做一名主持人是否是您从小的理想?从央视主持人到丽江副市长,再到红十字基金会书记、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从传媒场到官场再到教育场,各种角色之间是如何切换的?

王志:我出生在湖南衡东,读的是湖南师大中文系,那时我在想毕业后应该是一位学校教师吧!但在校园里,我在广播站工作了一段时间,爱上了朗诵。所以大学毕业后进入了郴州电视台,再到湖南台、深圳台,直至进入央视做主持人。可以说,其实我是一个对人生没有很清晰的目标和规划的人,做主持人对我来说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是一次次的机缘将我推到这个位置上。

到后来有了挂职丽江市副市长的机会,再到红十字基金会任职,最终兜兜转转做了高校教师,算是生命的轮回。但在全国1000多所高校新闻传媒教师队伍里,像我这样有着30年新闻一线采访经历的教师很少!

问:您身为中传教授,对于未来传媒人才有什么期望?

王志:我总对学生们说,你们不一定做一个牛人,但一定要做一个有能力的人。全媒体时代(媒体人)需要的东西越来越多,就像我在书中提到的,需要有观察力、概括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张恩杰

新闻推荐

漳州水仙 胡永苓

同事桌子上的这一株,一看,就知道不是漳州水仙。漳州水仙,瘦而精壮,开出来的花奇香,大而艳丽,花期长。这株虽然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