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病了,更要转起来” 冯铜立和他的陀螺新生活
□新华社记者 李紫薇
一位偏瘫大爷、一个能发出声响的陀螺,构成了山西省博物院门前广场的一道风景。
冬日斜阳下,冯铜立抽陀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身着毛线帽、灯芯绒裤和一层又一层的棉袄,他的身材高高瘦瘦,尽管才61岁,已满头白发,身体的左右两侧是两个极端,一半充满力量,一半暮气沉沉。
走到陀螺侧面,左手猛地抬起鞭杆,抡一个半圆,又急速落下,鞭绳在空中留下一个斜着的问号,正正地落在陀螺的腰身上。一下又一下,陀螺转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稳,气流的“呼呼”声和鞭子落地的声音响彻广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右臂无力地垂着,抽动陀螺时跟着小范围甩动,右脚靠左脚拖动,走起路来一瘸一拐。
每天到下午三四点,这样的场景就会出现在山西省博物院门前的广场上,已经持续了两年多。很多游览者驻足观看,有的人还拍下小视频,感叹“老爷子真不简单”。
着实不简单。在冯铜立的指点下,记者尝试打他的健身陀螺,五分钟下来,腰部和手臂很酸,陀螺还转得歪歪扭扭。除技巧外,抽动冯铜立的不锈钢陀螺还需要很大的臂力。于是愈加钦佩这位老人,更何况,他还是一个偏瘫的病人。
冯铜立的老伴介绍说,7年前,54岁的冯铜立突发脑梗,引发右半部身体偏瘫,必须在家人的搀扶下才能走路,还基本丧失了语言能力,只能说出几个简单的词汇。生病以前,冯铜立从太原市一家自行车厂下岗,时不时与朋友聚在一起喝酒抽烟,很少锻炼身体,生活方式让老伴儿颇有怨言。
医生说,只要坚持锻炼,右侧身体的部分功能就能恢复。这句话让冯铜立和他的家人重拾信心,出院后,他每天的生活以锻炼身体为主,每天下午都在家附近的小广场活动手脚。“我要恢复健康,不能拖累两个女儿。”这句话,他说了很多次。
5年前,冯铜立和女儿在街上溜达,看到一位白发老人正在打陀螺,女儿就买了一套陀螺回家,冯铜立和陀螺的缘分开始了。
“是陀螺给了我新生活。”提起陀螺,冯铜立很是兴奋,“打陀螺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就琢磨从哪里抽,怎么抽能让它转起来。”不知不觉,冯铜立打了5年陀螺,除了极端天气,每天至少一个小时。打着打着,冯铜立的陀螺加大了型号,也越来越专业,由木质陀螺变成了不锈钢健身陀螺,由一开始的三孔小陀螺,换成了五孔陀螺。
打陀螺要用很大的臂力,为保持平衡,右臂要跟着甩动,玩家还要不断走动,寻找抽动陀螺最合适的点位,对锻炼身体很有益处。打着打着,冯铜立左边身体越来越有力,右边身体也逐步恢复。现在每次打陀螺,他都要用偏瘫的右臂抽两下。因为身体恢复得好,陀螺也打得好,总有人跟他交流经验,冯铜立的大脑得到了充分锻炼,能说的话也越来越多。
“我争取以后能打八孔的大陀螺,老了,病了,更要转起来,还要转得好!”冯铜立开心地说。
(新华社太原1月4日电)
新闻推荐
据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1月4日通报,一批外包装标本呈阳性的汽车零部件产品流入天津。经排查,天津市共发现5份货品外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