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一代宗匠”的思想渊源

甘肃日报 2020-12-31 08:34 大字

蒲向明

权德舆(759-818),字载之,中唐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政治上,权德舆一生秉公持正,励精图治,官至宰相;文学上,权德舆著述丰厚,有《权载之文集》五十卷传世,其文弘博雅正,温润周详,时人誉之为“文坛宗师”“一代宗匠”。

权德舆在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十九年(803)、二十一年(805)执掌权柄,名重一时,权德舆文集中所录策问共五十道,大部分作于三典贡举期间。这五十道策问,都是试策题,涉及“九经”及老子、庄子的部分内容,主要以阐释“九经”的要义为核心,来考查考生对儒家经典的理解程度以及结合时务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江英的《权德舆策问思想内容研究》以权德舆的策问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的解读,在分析策问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推断权德舆的为政、为文、为人思想渊源。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对权德舆“策问”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著作。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权德舆“策问”部分的研究,几乎无人涉笔,因而有关这方面的成果就自然空缺。该书则首次较为系统、全面地对权德舆的“策问”文本进行解读、阐释,不仅填补了权德舆“策问”研究领域的空白,并且为今后权德舆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多可资参考的信息资料。而更为重要的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还可使人们对权德舆其人、其事、其文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

其次,该书观点鲜明,评价恰当。该书通过对“策问”的细致分析研究得出观点,权德舆博览群书,兼采众长,他不仅对《诗经》《论语》《春秋》及其“三传”“三礼”、《尚书》《易经》等儒家经典有精深研习,对《老子》《庄子》《文子》等道教典籍均有深入研究。他一生来往于儒、释、道三家,通过“策问”的研读,我们感知权德舆尊崇儒学,秉持中庸思想,儒学渊源深厚,释道思想并存。他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根本出发,体恤关爱天下百姓苍生;于佛、道禅定、幽深的智慧里汲取营养,来辅助儒家的“学以致用”“以学干政”,进而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归隐与恋栈的矛盾、“入世”与“出世”之间的挣扎,在他的“策问”当中,体现得尤为鲜明。

第三,思路清晰,资料翔实,具有执著的学术精神。研究权德舆“策问”有一定难度。首先要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有相当程度的谙熟。其次需要对先秦儒家经典全面系统的透悟。第三需要对唐代尤其是中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外交等方面具备较开阔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知识。此外,还需要研究者的学术执著精神和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很难想象如何进行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

第四,具有较强的理论创新精神。将科举、典籍、策问的解读很好地结合起来研究,其创新之处不言而喻。该书对这三方面的梳理研究很有学术功力。首先,对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的起源、形式、种类、内容,以及在唐代的演变轨迹做以系统、全面、明晰的归纳梳理。理清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发展的脉络,有利于对权德舆“策问”中体现出的思想进行正确评判。其次,在科举考试的大背景下去查询、阐释、评价“策问”当中出现的众多典故。在弄懂所有典故,解读完“策问”表面反映出的大意,归纳梳理策问大意的层次之后,结合“安史之乱”后中唐社会动荡的政局,凋敝的经济,新的科场文化导向去分析权德舆在“策问”中反映出的思想,该书对学术界所倡导的原创性学术研究均有充分的体现。

比较而言,《权德舆策问思想内容研究》在面上的研究有限,只是因为背景需要,对唐代科举与策问、策问与儒家经典的关系做了梳理和阐发,而研究主体就紧扣贞元十年(794)权德舆奉诏主考制科,贞元十三年(797)任进士策试官,贞元十八年(802)、十九年(803)和二十一年(805)连续三次主持贡举的50道策问文之思想内容展开研究,其深入程度到:提倡儒学、尊崇儒学传承的思想,忧患意识和思变创新思想,对品行节操及道德修养的思考,有隐无讳的质疑、批判精神,对礼乐文教之功的思考,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修身养性、顺应自然规律的评骘与主张,轻徭薄赋、生人安民的为君为政思想,民本思想和治国方略,对边疆战事的关心与思考,有关科举、教育制度的思考,策问的文论主张等,总计十二个方面。作为对权德舆策问的整体研究,此著还对其文体特点、写作特点及认识价值、文化价值、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做了卓有新见的研究,这些工作也是以前学界没有人做过的。

(《权德舆策问思想内容研究》,陈江英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新闻推荐

“十四五”粮食年产量确保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据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30日表示,“十四五”时期粮食产量要实现稳中有增,确保年产量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