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二大爷立功 乡村记忆

烟台晚报 2020-12-30 10:50 大字

李德强

老家的村子地处黄海之滨,背负卧龙山。相传,我们村的老祖自明朝初年从小云南迁徙至胶东半岛,几百年繁衍下来,村子在方圆几十里也算是大疃了。

人民公社时期,全村分为7个生产小队,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小队均有自己的运输队。运输队的主力就是由3匹马拉的大车。赶大车的车把式,都是厉害角色。你想啊,能让不会说话的牲口劲儿往一处使、不偷奸不耍滑,靠的就是车把式的调教。乡亲们平时捎个脚、拉个货,当然也得跟车把式搞好关系才行。车把式往往还兼任生产小队的饲养员。

我二大爷在4小队,长得一表人才,头脑也活络,考上镇中学,念过高中,“文革”开始后回乡务农。

有文化、人厚道,按说他能胜任小队会计之类的差事,但是,比他高几级的一个高中生已经在小队会计的岗位上工作多年了,记工分、交公粮、派日工、分口粮,这些活儿人家从没出过差错,也不好无故换人。本着“重视人才、人尽其用”的原则,生产小队的领导们一研究,打发原来的车把式——我的一个老大岁数的本家爷爷去看了水库,我二大爷顺理成章地成为小队的新车把式兼饲养员。

我二大爷有个毛病,一着急就口吃,越着急,结巴得越厉害,3个字以上的囫囵话都说不上来。好在车把式整天与马打交道,用不大着语言交流。时间长了,那3匹马被我二大爷使唤得“言听计从”,通了人性。加之他责任心极强,照料牲口尽心尽力,常常住在马棚,人又好求,乡亲们有点捎脚拉货的小事,我二大爷从不推辞,也从不给自己捞好处,因此在村里人缘极好。

上世纪60年代末,村里成立了宣传队,排练样板戏。我二大爷因为能够记住大段大段的戏词,成了宣传队的台柱子。尤其是出演刁德一这一角色时,更是演得入木三分。

有意思的是,一旦唱起戏来,平常那个不善言辞、一说话就结巴的二大爷顿时判若两人,唱念做打有模有样,在台上从没打过哏儿。二大爷一时风头无两,乡亲们都称其为“老刁”,本名反而叫得少了。

一日中午,大队领导们正在开会,二大爷一头拱进了大队部,满头大汗、二目圆睁,瞪着书记一言不发。这架式,把在场的人吓了一跳,赶紧问出了什么事。

“小、小、小……”我二大爷一连着说了十来个“小”,大家伙儿都蒙了,跟着胡猜:“是后沟的小凤出门子?”“是村东头的小海‘将’媳妇?”我二大爷急得直跺脚,又说了好几个“小”,第二个字却怎么也蹦不出来。

还是民兵连长灵光,说:“老刁,你说不出来你就唱吧。”这一下子提醒了我二大爷,他用样板戏的调,扯开嗓子就吼开了:“小牛掉井里头了!”

这可要了命了!这小牛是村里的老牛刚下的,村里头除了几台拖拉机,就没有几样能拿得出手的集体财产,这小牛的地位举足轻重。

“哎呀!你怎么不早说!”大队书记大叫一声,直接冲出门,其他大队干部也像是被电着了一样,疯了一般向村西头的大口井冲去。

村里的老百姓哪儿见过这个阵势——全村最有能耐的几个人这是在这儿跑什么?是不是前一阵斗的地主要翻天了?大家一边瞎猜一边跟着跑,一会儿工夫,就聚了十来个人。

到大口井一看,幸亏来得及时,水已经淹到小牛的脖子了——脚脖子。众人一起出手,嘿呦嗨呦,连拉带拽,把小牛捞了上来。那小牛出水后,还哞哞叫了几声以示抗议。

后来,因为我二大爷责任心强、抢救集体财产有功劳,被选为村里的基干民兵,经常背着枪在海边巡逻,好不威风。据说,我二大娘也是他那时相亲相得的。

新闻推荐

北京养老机构将为入住老人建立健康档案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邰思聪)随着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入住养老机构成为老年人养老的重要方式之一。29日,北京市民政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