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贾谊故居感怀

咸阳日报 2020-12-24 08:29 大字

石竹

我上初中时,就读过贾谊的《过秦论》,也还记着:“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的精彩句子。当时毕竟是少年读古文,只知其文精彩,后来读书、工作,忙于事务,无力去研学这些历史。这次中国作家书画院在湖南长沙望城举办“老长沙·新味道”书唐山当代文人书法周活动,我被邀参加。湖南长沙自古文人荟萃,素有“屈贾之乡”之称。加之有被誉为奇迹的马王堆汉墓;中国青铜器铸造史上的杰出四羊方尊;唐朝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铜官窑;有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史学家欧阳玄,湖南四王:王夫之,王文清,王闿运,王先谦。有一代书法大师何绍基、楷圣欧阳询,为湖湘文化注入了新的灵魂。在临返回之前我去了贾谊故居。

贾谊本出生在河南洛阳,是西汉时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在西汉先后任博士、迁太中大夫,由于才能过高,名气过大,受大臣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后世人称其为“贾长沙”“贾太傅”。在此写下了《吊屈原赋》《鵩鸟赋》《过秦论》《治安策》,成为历代统治集团的必修典籍。所著《论积贮疏》为封建社会经济政策的指导性文献。

一个洛阳人,怎么在湖南就有了这么大的名声,故居也建在了这儿,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原因,贾谊在长沙任太傅时,如同把自己的生命都献给了长沙,加上久居此地,长沙便成为贾谊不是故乡的故乡。当我在贾谊故居看见常年被翠竹围绕的“太傅井”和贾太傅祠、太傅殿、寻秋草堂、古碑亭时,便在学习中与当年的贾谊共同呼吸着这儿的空气。

这个始建于西汉文帝年间,至今两千一百多年历史的贾谊故居,明初毁于兵火,成化元年修复,称贾谊祠。清末重修,称贾太傅祠;1938年遭火毁,1996年又重修,仅此一点足见贾谊故居在长沙人心目中的位置。这是我的感怀之一。

说他是长沙文化的源头,恰如其分!

由于才学、才能和名著《过秦论》等,贾谊由一介布衣青云直上,成为朝廷大员。他的《过秦论》使其在汉帝国的儒林士子中一举成名。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他不断推出的治国安邦良策,终于获得了汉文帝高度认同,要提其为三公九卿之位时,朝中宰相周勃、太尉灌婴、御使大夫张苍合力反对,才遭贬长沙。从古至今,人之嫉妒怎么都有这般同出一辙!这是我感怀之二。

贾谊是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余以为最重要的还是政治家。在政治上,贾谊认为只偏重于德治和法治,都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他力主推行“阳儒阴法”的治国模式。他的主张便成为历代统治者的治国方略。他有强烈的民本思想;提出“自古及今,凡与民为仇者,或迟或速,而民必胜之”还强调“民之治乱在于吏”,这些思想放在当今落伍了吗!这是我的感怀之三。

难怪曾国藩说,奏疏以汉人为极轨。而气势最盛事理者,尤莫善于《治安策》,故千古奏议,推此篇为绝唱。毛泽东主席“《咏贾谊》中有句: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汩罗步尘埃!”明大学士李东阳说,文章时可当大臣者,惟贾谊一人。明李贽说,通达国体,识时知务,至今读其书,尤想见其为人,千古之俊杰!而他的一句“民之治乱,在於吏,国之安危在於政。”现已刻石立于贾谊故居大门里。大厅中联句,年年祠宇巍然在,多少文人拜下风。

从贾太傅祠出来,脚踏大地,仰头看天,心中似觉沉沉的,眼前倏忽一亮,自对自说:2000多年前就出了这么伟大的文人,2000年以来改朝换代世事变迁,可这个人的思想依然在传播着渗透着影响着,截至今日依然不减呀。(B)(10)

新闻推荐

三问东北经济 聚焦东北振兴

新华社记者牛纪伟徐扬汪伟庚子年初,疫情突袭而至,刚刚企稳的东北经济再添变数。岁末年尾,东北经济怎么样?针对外界关心的企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