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陪母亲旅游

汉中日报 2020-12-20 23:48 大字

我最早带母亲出去旅游,是1984年。那年我有一次出差,顺便带老人家出去一趟。开始母亲拒绝:“何必烧钱开这个洋荤!”我说:“我是顺便,花不了几个钱。”我们母子俩在苏州、无锡玩了一星期。亭台楼阁的拙政园、雄伟高耸的虎丘塔、精致玲珑的寄畅园、浩渺无边的太湖水拍打着的蠡园……老人见佛像也好,见先烈遗像也好,总是双手合掌拜一拜。老人用中国传统方式虔诚致谢致敬,对未来寄予美好愿望。

旅游本是开心事,可母亲总是走不出家乡,人在外地,心系亲朋。到饭店休息,她就念叨和她一起做生意从旧社会熬过来的老姐妹:×××走了几年了,×××痴呆认不得人了,×××躺在床上几年下不了地了……我说她是巷子里第一个出来游山玩水的“老福陀”,谁知母亲却稀里哗啦淌起泪来,吓得我连忙闭口,赶紧递过去一叠纸巾。

我最开心的,是1998年陪母亲泛舟瘦西湖。船娘穿印花布衫,边摇橹边唱淮扬小调。母亲小心翼翼倚在船舷上,我搂着她。湖风轻轻吹过,游船晃晃悠悠,贴着水面向前游行,过长堤春柳,过玉版桥,闻名全国的五亭桥在望了,白塔蓝天被船头“撞碎”了,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二十四桥”在向我们招手了……母亲不时让我扶她站起来四边看风景,她不停赞叹:“嗯,坐在船上和走在岸上就是不一样,真是两种感觉!”母亲这时的开心和惬意是我从未见过的。归途的车里,母亲闭目养神,嘴里喃喃自语:“我都这岁数了,还发什么狂走来走去?你爷爷奶奶一生没出过县,你父亲也只到过百里外的省城,我这一趟一趟的哪次不是几百里、成千里……”

最近几年,我见母亲身体还硬朗,索性疯狂了一把,由我买单,委托大妹及其女儿带母亲去北京玩。我说:“有医生给你保驾护航,你放一百零八颗心安心地去玩。”我大妹是医生,有她母女二人一路照顾还怕什么呢?“看不看还不是一回事,好景致又不会粘在眼睛上带回来。”母亲又重弹起老调子,但终究还是抵挡不住全家六七张嘴,老太太捂住耳朵笑着投降了。后来,母亲高高兴兴地在天安门前、故宫照了不少相,每张都笑得合不拢嘴,白色的草帽挡住灼热的阳光,沧桑的脸上皱纹似乎也全被抚平了。

母亲从北京回来后和邻居聊天说:“走在故宫里就像在做梦,我一个乡下老太婆怎么就到皇帝家走动了,那么多大房子,那么多好东西,一双眼睛不够用……”她的激动和兴奋写在脸上。这一趟北京行是母亲最后一次旅游。母亲这一生太不容易了,生在旧社会,直到改革开放才守得云开见月明。陪母亲旅游本是报答养育之恩的一种方式,可我却没有做圆满——母亲最后一次远游,我未能陪护左右,成为我心底最痛的悔。 (陈根生)

新闻推荐

在“新清史”之内或之外

[美]罗友枝著,周卫平译,《最后的皇族:清代宫廷社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582页,98.00元如果梳理近四十年来美国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