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嫦五带回的月壤里有哪些秘密?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可能会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力气采集月壤,研究月壤呢?
地月土壤大不同
在记录嫦娥四号着陆过程的视频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着陆瞬间着陆器正下方被吹跑的尘土;玉兔二号月球车缓缓从着陆器驶下,开始了在月球背面的巡视探测,在月球背面刻下了第一道醒目的车辙,这条车辙长达600多米,从视频和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月球的表面不是坚硬的岩石,而是覆盖了一层松散的土壤,科学家称之为“月壤”。
网上有个很有趣的问题,“当年各国收到美国赠送的月壤后,是如何确认月壤真的来自月球的?”从嫦娥四号的着陆视频中,大家很难看出月壤与地球土壤的不同,但其实只要对月壤样品进行研究,就会发现它们差别很大。
地球上的土壤大家都很熟悉,是一层疏松的物质,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细粒矿物质,添加了有机质和水,含有微生物等。地球上土壤的形成,除了化学、物理作用之外,生物的活动是其最重要的特征。而月壤的形成过程没有生物活动参与,没有有机质,还极度缺水干燥;组成月壤的矿物粉末基本是由陨石撞击破碎形成,因此,粉末颗粒的锐角十分锋利。
不仅如此,月球没有磁场保护,太阳风会注入粉尘颗粒表面,将矿物中的二价铁离子还原成纳米金属铁微粒,从而改变其电磁特征、光谱特征(颜色)等。另外,月球表面经常被陨石以每秒10多公里的速度撞击,巨大的能量会使月表一部分物质熔融,形成玻璃,还有一部分物质气化,再重新凝结,成为月壤组成的一部分。所以,想用地球土壤冒充月壤,几乎是不可能的。
探月必须研究月壤
月壤的特点导致它对探月仪器和宇航员都形成了不小的威胁。开展无人着陆和巡视探测时,从月壤表面扬起的月尘,会覆盖在各种载荷的传感器表面,以及充填在仪器和机械的运动机构缝隙,直接对工程的实施构成安全威胁。宇航员出舱进行科学考察时,全身极易粘满月壤颗粒。这些月壤颗粒虽然极微细,却像刀尖一样锐利,很可能给宇航员的安全带来重大威胁。因此,对月壤的认识和研究是月球探测,以及未来建立月球基地、利用月球等不可或缺的基础。
除了对探月工程意义重大,月壤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我国已经成功实施了月球探测“绕、落、回”三部曲,下一阶段月球探测的新趋势,就是从相对单纯的“科学探测”向“科学与应用并重”转变,月球资源利用已成为预先研究的重要内容。
我国一直在论证嫦娥四期任务,计划在月球上建一个“基本款”科研站。月球资源将更多被应用于未来月球基地本身的构建和运行。例如,未来可以采用3D打印技术,利用月壤修建月球基地;从月壤中提取太阳风注入的氢,通过与钛铁矿反应生成水和金属铁;从月球南北二极永久阴影区提取凝结在月壤中的水冰等。这些重要的资源都富集在月壤中。另外,一些重要的矿物资源(如钛铁矿),从月壤中分选提取是最为经济可行的方案,能够避免开采和破碎坚硬岩石的巨大消耗。
月壤藏着宇宙的秘密
虽然嫦娥四号在月球上开展的探测卓有成效,不过,我们一直期待着能拿到更多月壤样品,在地球实验室中开展精细的研究。
与地球相比,月球是一台完美的记录仪,保存了地球—月球区域最完整的陨石撞击历史。相反,地球上的绝大部分陨石坑都被地质作用擦除了,研究月壤能获得对月球内部物质组成、早期撞击历史、岩浆喷发历史,以及月壤形成机制和太空风化特性等新的认识。
航天人与科学家的脚步从未停歇,用智慧与勇气将探索之心印刻在月壤之上,相信月壤也将向我们展示更多的秘密。
据《科技日报》
新闻推荐
带着“土特产”,“嫦娥”回娘家了 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2月17日,工作人员在搬运嫦娥五号返回器。新华社发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