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嫦五”创造五项中国首次 44年来再获月球样品九天云外揽月回 权威专家解读中国航天里程碑式新跨越

成都日报 2020-12-18 01:31 大字

12月2日22时,经过约19小时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已按预定形式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接力人类梦想 开启新的征程

■“嫦娥”一小步,代表中国航天一大步。作为中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接过嫦娥四号的探月“接力棒”,闯过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重难关,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多个“首次”。

■自嫦娥四号完成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着陆后不到两年时间,中国航天器重返月球并圆满完成任务,映射出中国航天脚踏实地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风采。美国媒体评论说,中国太空探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并且有能力实现更长远目标。

■嫦娥五号圆满完成任务,标志着中国已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完成月球采样并带回地球的国家。与之前美国阿波罗计划靠人力从月球运回的样本,以及苏联依靠无人飞行器分3次带回的月球样本相比,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物质来自更为“年轻”的地质区域。

■接力人类梦想,目标星辰大海,使命一往无前。嫦娥五号迈出的只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的第一步。嫦娥六号、七号、八号等任务将在未来相继实施。人们期待着更多中国探测器开启星际征程,人类足迹抵达更加深远的浩渺星空。

■探索月球以及更多地外天体是人类共同的梦想,美国媒体评论说,中国探月工程将可能推动更深入的太空探索。法国月球和火星地质学专家杰茜卡·弗拉奥表示,嫦娥五号再次点燃全球探月热情,而中国对航天领域国际合作始终持开放态度。

十年磨剑,载誉归来!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

过去的23个日夜,嫦娥五号完成了1次对接、6次分离,两种方式采样、5次样品转移,经历了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环环相连、丝丝入扣。

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将怎样储存、研究?17日下午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权威专家第一时间作出解读。

五项“中国首次”

中国航天实现里程碑式新跨越

11月24日,长征五号准时并成功发射,之后探测器地月转移、近月制动、两两分离、平稳落月、钻表取样、月面起飞、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地转移,今天再入返回、安全着陆,整个工程任务现在转入科学研究的新阶段。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说,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一是在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精准入轨;三是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四是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此次任务的成功实施,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吴艳华说,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求索寰宇开新篇。据介绍,以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为起点,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将接续实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正在奔火的征程;嫦娥六号、七号、八号,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工程任务也将按计划陆续实施。

多项创新支撑

带动我国航天科技整体发展

怎样实现在月球上可靠地采样并封装到真空容器中?如何实现月面起飞并精准入轨?如何确保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精准完成……

“五个‘中国首次’都是嫦娥五号任务所面临的新挑战。实际上,对整个工程来讲,恐怕还不止这五个方面。”国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说,作为探月工程三期的嫦娥五号任务,和前期任务比,技术跨度是比较大的。

新研制的3000牛的发动机在到达月球制动和从月面起飞时表现良好;基于视觉的月面采样区快速分析,以及采样、放样、装罐、放罐过程的快速定位,为机械臂快速调整提供支持;对飞行轨道、飞行程序等进行快速设计,支撑任务中可能遇到的天上或者地面的应急情况……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自主创新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主旨。”胡浩说,我们设计了整个一套工程体系,建立了深空测控网,使我们深空测控能够达到全球布局,支撑整个任务的完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探月工程系统地带动了我国航天科技的整体发展。

吴艳华说,探月工程建设提升了我国深空探测核心能力,培养造就了一支专业化、年轻化、能打硬仗的人才队伍,完善形成了组织实施复杂航天工程的系统方法。

44年来再获月球样品

鼓励国内外科学家参与研究

伴随着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人类44年以来再次获得月球样品,此次月球样品的研究备受关注。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李春来介绍,嫦娥五号的采样点选择了风暴洋东北角的玄武岩区域,这是全新的采样区域,全新的样品研究,对月球表面的风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质演化方面应该能作出很多科研贡献。

“绝大部分样品会用于科学研究,我们会在实验室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对月球样品的研究工作,包括它的结构构造、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矿物特点和地质演化方面,希望能够深化我们对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认识。”李春来说。

月球样品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吴艳华说,后续,将依据月球样品及数据管理办法,广泛征集合作方案,鼓励国内外更多科学家参与科学研究,力争获得更多科学成果。

“除了位于北京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作为主要存储地点以外,还将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乡进行异地灾备,他提出的‘可上九天揽月’的夙愿实现了。”吴艳华说。文图据新华社

【嫦五精彩瞬间】

嫦娥五号回来了!带着月壤回来了!恰似一部追了23天的宇宙大片,人们期待着、盼望着,昼夜不息。回顾嫦娥五号这举世瞩目的23天,人们一面为它惊险的太空之旅捏一把汗,一面为它不断传回的一条条捷报而欣喜和感动。人们将永远铭记,2020年底这次意义非凡的太空之旅

12月1日·23时11分

“惊天一落”扣人心弦

嫦娥五号稳稳降落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月球风暴洋成为中国探月新地标。主动减速、快速调整、迅速接近、精准选点、稳步着陆……15分钟内,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自主完成一系列复杂高难度动作,犹如一位在月球凌空漫步的仙子,婀娜多姿。

12月2日·22时

“月球挖土”全民关注

经过约19小时的月面紧张工作,嫦娥五号按预定形式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通过“表取”和“钻取”两种“挖土”模式,这台中国“最强挖掘机”在全国人民的“云监工”下,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

12月3日·23时10分

“月面起飞”载入史册

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约6分钟后顺利将携带月球样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没有一马平川的起飞地,没有成熟完备的发射系统。嫦娥五号月面起飞可谓困难重重,不确定性极大,但在航天科技人员的精心控制和引导下,完成了这一载入中国航天史册的壮举。

12月4日下午

“旗开月表”振奋人心

经过科研团队的数据接收和处理,12月4日下午,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国旗展示的照片。五星红旗月球闪耀,自豪激动溢于言表。这是继嫦娥三号、四号任务后,五星红旗又一次展现在月球表面,同时也是五星红旗第一次月表动态展示。

12月6日·5时42分

“太空拥吻”惊险浪漫

,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这份中国最远的“宇宙快递”,在21秒内完成一“抱”一“抓”、用一次堪称“教科书式的对接”,顺利完成了月球样品的转移和接力,让历经千难万险采集到的月球样品,一气呵成踏上来地球的路。

12月17日凌晨

揽月而归,踏梦而行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历经23天,嫦娥五号闯过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个难关,成功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完成了这次意义非凡的太空之旅。

【嫦五本地连线】

经受住“冷热煎熬”

成都造护航“嫦五”飞天

17日,嫦娥五号顺利返回!月球“挖土”之旅完美结束。作为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探测器,嫦娥五号为我国探月工程重大科技专项“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记者了解到,扎根成都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下属的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嫦娥系统部分卫星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主要涉及太阳帆板驱动线路、中心控制单元、推进线路盒等产品的生产工作,并按计划完成星上机箱20余台、电路板200余块。所有产品均100%实现了按时保质交付,产品合格率达100%。

此次嫦娥五号产品的研制生产对于四川航天的团队来讲,更像是一次新挑战。为此,他们制定了更为严苛的生产加工标准,运用新的方法,全力达成了“百分百”目标。

更严苛的新标准

保证嫦娥五号产品按期交付

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为嫦娥五号每一个产品、每一块单板都设置了不同于以往产品更严格的生产、检验新标准。

早在2013年,公司就开始了嫦娥五号相关产品的预先研制工作。根据不同的器件规格形式、封装类型以及加工难度,设置A、B、C、D四级岗位基线并制定专门的奖惩措施,在人员配置方面选强配优。

同时,任务高峰期采用专线单元运行与共性单元相结合的生产组织模式,对产品进行信息化管控,24小时全力保障产品生产,专人专线等措施为嫦娥五号产品研制提供了强大的人员和设备保障,保证了嫦娥五号产品的按期交付。

“嫦五”产品特殊

研制团队进行了专项攻关

由于嫦娥五号产品的特殊性,需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焊接作业。在人工焊接难以保证焊接时间的情况下,公司大胆进行了生产线自动化焊接的探索工作。

为了使散装物料能够被全自动贴片机准确地吸取同时避免抛料、压力损伤等问题,研制团队进行了专项攻关,设计制作20余种专用散料托盘,摸索出了一组贴片机吸嘴压力参数,首次实现了卫星产品某器件的自动化焊接一次成功。

按照此方法,团队不仅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保证了产品的焊接质量和一致性。“没有备料,我们必须一次成功。这个时候大家都憋着一口气,心想着一定要实现物料的100%一次焊接成功。”操作者周坤介绍。

摸索出独门绝技

让器件经受住“冷热煎熬”

嫦娥五号研制涉及某些特殊器件,如某种芯片装焊的装联工作。“此类器件引线数多达256根、引脚厚度仅有0.13mm,焊接后需保证每个引线与焊盘间的焊料厚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且要经受-55℃到100℃的高低温试验保证不开裂。为达到这一技术指标,要求芯片一次成形成功,确保引线共面度小于0.1mm。”面对这个情况,全国技术能手何苗都倍感压力。因为要确保每次成形都一次成功且满足共面度要求,差一点都不行,这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生产时一次达到要求,研制团队经历数十次的反复研究和试验,终于摸索出了一整套自己贯穿该芯片装联全流程的工艺方法和操作绝招。从器件成形到器件搪锡再到器件焊接,整个过程研制团队靠着自己的独门诀窍,硬是把芯片的装配工作整得“巴巴适适”,让产品能够稳妥可靠地经受住一次又一次的高低温试验“冷热煎熬”。

刘帅 本报记者 宋妍妍

新闻推荐

世界经济论坛:数字经济发达等因素让部分国家在疫情中表现更佳

新华社日内瓦12月16日电(记者凌馨)世界经济论坛16日发布2020年特别版《全球竞争力报告》说,数字经济发达、社会保障健全和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