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静待“嫦娥”回家 着陆场准备就绪 采用“打水漂”方式降落,搜索回收分队进行了多次演练

齐鲁晚报 2020-12-17 05:07 大字

携带着珍贵月壤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即将结束太空之旅,在内蒙古中部草原的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记者从嫦娥五号任务着陆场区指挥部获悉,目前,着陆场系统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全力迎接返回器平安回家。

6架直升机飞抵着陆场区 参与搜索回收任务

目前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携带此前采集的月壤样品正在从月球返回地球的途中。等飞行到距离地球5000公里的高度时,承担地月往返运输任务的嫦娥五号轨道器,将与返回器分离,未来,返回器将独自携带月壤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12月16日早上,参与此次搜索回收任务的直升机分队按照计划飞抵着陆场区。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参加这次搜索回收任务的直升机一共有6架,一架指挥机、一架通信机、四架搜索机。记者在现场看到的就是正在降落的指挥直升机,指挥机机头位置上加装了光电吊舱,可以在夜间实现对目标的跟踪,并将信号实时回传到北京中心。此外还加装了远距离探照灯,解决夜间视线不好的问题。

6架直升机降落后,地勤人员将对每一架飞机进行机务检查,包括机载的通信设备,搜索回收装置等,另外,地面分队也在进行车辆检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16辆搜索车以及吊装转运车辆将分成三个搜索组,从不同方向向返回器落点集结,稍晚些时候,他们将按计划陆续集结出发。

此外,随着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时间临近,内蒙古乌兰察布边境管理支队脑木更边境派出所民警也在着陆场区加强警戒,在重点区域巡逻和排查,并向周边农牧民宣传安全注意事项。

搜索回收工作困难不小 已进行多次训练演练

时值隆冬季节,严寒积雪条件下开展夜间搜索、返回器目标体积小以及特殊的返回方式,给搜索回收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为此,担负搜索任务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索回收分队组织进行了多次贴近实战的训练演练。

在着陆场系统开展的最后一次1∶1模拟搜救综合演练中,接到北京中心第6次预报落点通报后,空中、地面分队分别从待命点向返回器落点搜索前进。演练结果显示,空中分队到达现场迅速,地面分队处置工作有序,进一步检验了回收分队夜间搜索处置能力和装备性能指标。

和载人飞船相比,嫦娥五号返回器体积只有飞船返回舱的七分之一左右,可着陆区面积却是载人飞船的16倍,在冰天雪地的夜间寻找如此小的目标可谓难上加难。针对此次任务呈现出的新特点、新挑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索回收分队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最复杂情况,不断完善方案预案,优化搜索力量布势。

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研究员、嫦娥五号任务着陆场区指挥部成员兼技术组组长卞韩城介绍,嫦娥五号返回器采用半弹道跳跃式返回方式,也就是俗称的“打水漂”返回方式。这种返回方式控制难度非常大,导致回收区的范围也特别大。为此,搜救人员从技术上采取多项措施,比如将经过处理的雷达测量数据送到直升机和搜索车辆上,引导直升机和车辆搜索接近返回器,同时在直升机和搜索车辆上加装了高功率探照灯,协助搜索人员快速发现目标。

时隔4年再次执行任务 着陆场区域环境变化较大

此次搜索回收是四子王旗着陆场时隔4年后再一次执行任务,区域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新增了大量铁丝围网、高压传输线路、移动通信基站等设施。为了确保直升机在目标区域安全降落,地面搜救车辆能够顺利抵达,搜索回收分队前期结合冰雪夜间环境进行了近30次着陆区地形勘察,主要勘察了回收区内一些危险地物、地貌,累计标注通信铁塔百余座、测风塔30余座、牧民点2800余处,对回收区内的沟壑、断崖、湖泊等进行了标记,为各级指挥员决策提供依据。

截至目前,着陆场系统已经开展了3次夜间搜索回收专项训练、1次积雪暗夜极寒条件搜索回收演练、1次大范围着陆偏差和3次全系统综合演练,搜索队伍具备空地协同联合搜救能力。

据中国航天局传出的消息,嫦娥五号已实施了第二次月地转移入射。监测数据显示,已经进入月地转移轨道。之后会对携带月壤样品向地月转移的返回器修正轨道,完成轨道器和返回器分离。具体时间还未公布。综合新华社、央视网、光明日报

新闻推荐

王府井商业街里的“老北京”

12月16日,游人在“和平菓局”里参观体验。近期,北京市王府井商业街王府井百货商场里模拟“老北京”生活场景的“和平菓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