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又见“获救家属拒绝作证”呵护信任才会催生利他行为

济南日报 2020-12-15 11:38 大字

□杨朝清

近日,广东东莞市网约车司机艾先生为救婴儿连闯红灯,患儿家属拒绝作证。艾先生称,收到短信心里很酸,不想追究乘客责任,“帮助别人是应该的”。交警通过调取医院监控,证实其行为。(12月14日澎湃新闻)

送婴儿就医具有“等不及”“伤不起”的焦急与迫切,网约车司机连闯3红灯既具有“不得不如此”的无奈,也具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勇敢。然而,网约车司机“想乘客所想,急乘客所急”的共同体意识,却遭遇了患儿家属麻木而冷漠的“和我没关系”。当热心暖心的网约车司机遭遇生硬、冰冷的乘客,一些人难免会产生情绪问题。

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当下,面对需要就医的乘客,网约车司机难免会进行比较与权衡。“闯红灯送婴儿就医”是一件正确的、应该做的事情,契合价值理性;“闯红灯送婴儿就医”不仅得不到额外的收益,还可能给自己惹麻烦,背离了工具理性。如果乘客愿意作证,网约车司机去处理交通违章也需要花工夫;如果乘客不愿意作证,网约车司机就可能面临“无处说理”,独自承担做好事的成本。

和落水被救助者的“冷漠离去”一样,患儿家属拒绝作证显然打破了人们“好人有好报”的价值认知。实际上,借助于网约车全程录音功能和沿途的视频监控,“闯红灯送婴儿就医”完全可以澄清真相。即使患儿家属用“和我没关系”来甩锅,网约车司机的热心暖心同样可以被证明。

网约车司机愿意“闯红灯送婴儿就医”源于他对乘客的信任,相信乘客们会为他作证。殊不知,这位网约车司机遇人不淑,那句轻飘飘的、廉价的“和我没关系”,见证了人性的复杂多变——求你帮忙的时候推心置腹,事情完成之后,过河拆桥甚至“倒打一耙”都有可能。投机者对信任的过度消耗和切割,难免会影响人们利他行为的动力。

在理想的图景里,人们在进行行为决策的时候,最重要的依据就是这件事是否正确、是否应该做;然而,能够做到“想了便做,做了便放下”的人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在行为决策的时候也会融入利益、关系、情感、情绪的考量。懂得将心比心的网约车司机,做了对的事情,哪怕遭遇婴儿家属的“和我没关系”,也应该笃定地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对的。至于遇到不讲道理、不通情理的奇葩,没有必要过于介怀。世间万象,人生百态,谁都难免遇见奇葩。

不论是害怕惹麻烦,还是担心隐私泄露,在一个功利与算计盛行的时代里,一旦心里只有自己却没有给他人留下足够位置,“拒绝作证”也就上演了。当地警方的人性化执法不仅守卫了公平正义,也顺应了民心民意,让“好人有好报”的文明灯光被点燃。

新闻推荐

两晋风云说略(五)

司马炎死了,但关于他“人生报道”还没有说完。下面要说的,可以看成司马炎的“花边新闻”。一位新闻界的朋友说,“花边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