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索要“试错权”的真意
□张玉胜
“我想进行尝试,我就是想错一错”!在武汉中学进行的关于亲子沟通的调查中,高二(2)班学生小嘉(化名)在调查表中这样呼吁。记者了解到,学生们普遍“吐槽”的是,家长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强加到他们身上,却忽略了他们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学生们呼吁:“请给我们试错权!”(12月8日《武汉晚报》)
学生与家长在认知、沟通上的矛盾和差异普遍存在。武汉高中生向父母喊话索要“试错权”,其实质就是要彰显其属有思想和能自主的独立个体,应当得到家长的尊重、认可与理解。这反映出孩子们要求“独立”的心声,也折射出家教中的短板与不足。
其实,孩子们索要的所谓“试错权”,其涵义不应当是“明知是错误的,还要去犯错、一意孤行”,而应该是“在未知或不确定是否错误前提下的勇敢尝试”。透过孩子们在问卷上袒露的心迹,人们可以读懂其背后的真意与诉求。比如,“父母与孩子有各自立场,父母也许是对的,但孩子的想法也不一定是错的”;“我们有个人的想法,想去尝试”;“我们学到的东西和世界观与父母有差异,但要求同存异,尊重差异,也要换位思考”;“我们希望保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机会”等等。由此不难看出,孩子们并非是不听从父母的建议,而是期望通过实践来证明其对错,不愿意对父母俯首听命全盘接受。
基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道理,家长以自己的成长阅历、人生经验和实践感悟教育孩子,引导其少犯错误、少走弯路,这本身没有错,这种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但爱心善意还要辅以正确、科学的表达方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否则将会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亲子教育要建立在对孩子人格尊重、推心置腹和平等对话基础之上。要赋予孩子表达意愿的话语权、敢于一试的自主权、知错就改的试错权。家长应该保持民主、理性、放手、放权的开明姿态,摒弃“孩子是我生、一切听我的”及“都是为你好、别当白眼狼”的专制作风和一言堂做派。支持孩子独立自主地思考与尝试,允许其适当犯错与走弯路。
当然,鉴于孩子阅历短缺和认知局限,家长对孩子言行的引领、提醒和矫正不可或缺。家长要在孩子能承担结果的范围内信任孩子,把所谓的“试错权”限定于可预期和能控制的范围之内。既要防止孩子的行为造成对他人的不便,或损害他人的权益;也要规避孩子的行为影响本身健康或危及自己、其他人的安全。在看着孩子“撞南墙”的时候,家长可以默默地做好保护措施,并为孩子的可能失败做好心理准备。家长要善于做倾听孩子心声的“大耳朵”和少些埋怨絮叨的“小嘴巴”,以深度共情、人格尊重的姿态拉近亲子感情,走进孩子心中,让孩子在亲情交融和潜移默化中亲近家长、接受指导。
新闻推荐
本报讯“小路,这次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优质的泥浆功不可没啊!”近日,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钻井二公司新疆项目70716钻井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