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记者走访: 冬日傍晚校园训练忙

淮河晨刊 2020-12-03 08:32 大字

临近冬至,气温大“跳水”,天也黑得越来越早。记者走访河北唐山路北区光明实验小学(下称“光明实小”)时,傍晚5点多,一架架射灯就已将操场照亮,学生们训练正酣。

张燕和很多家长一起在场边围观,不时拿出手机拍照。她的孩子姚林昊今年11岁,正在读五年级,二年级就加入了光明实小校足球队。现在每天下午放学后,姚林昊都会和队友们一起训练完再回家。

操场北边,几十个女孩也在忙着训练。12岁的刘思佑读六年级,是啦啦操校队队员,曾和队伍一起获得2018-2019年全国啦啦操联赛学校俱乐部甲组自选花球项目冠军。“练啦啦操让她变得自信、坚强、更有活力。小孩子能体会到拼搏精神,对健康成长、塑造人格很有意义。”刘思佑的妈妈屠世杰说。

从家长们的言语之间,能感受到他们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可——2016年光明实小成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先后拿到河北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足球、田径、啦啦操成为学校的三张名片,为河北省队、唐山市队输送了多名队员,在当地名声越来越响。

学校足球教练郭连山在1994年毕业后,便来到这所小学工作。“那时候学校体育教学比较简单,除了体育课,只有十几个孩子课余练田径。2011年学校成立了唐山市首个校园足球队,一脚球一脚球地练,坚持了5年,终于有了成果。”郭连山说,现在足球被纳入校本课程,全校2600多名学生都参与了进来,校队发展了近100名队员,在唐山和省内比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去往操场另一边,学校的“外教”林琳正在带着高年级队伍训练。林琳本职是唐山市体校教师,2014年被光明实小聘为教练。“这几年明显感觉到相比带训练队,学校体育更讲参与性、趣味性。体育对孩子成长有着独特作用,体育对孩子文化教育也有着深刻影响,在这都能看到。”林琳说。

在路北区教育局中教科科长侯书生看来,光明实小推动学校体育发展能取得一定成绩、获得家长认可,道理很简单,正是让体育回归教育。

“举个例子,100分,没有‘1’,后边的‘0’就没有意义。对孩子成长来讲,‘1’就是好身体,这和体育分不开。”侯书生说,“体教融合”的未来,需要教育系统从学生强健身体、培养兴趣、提升技能等方面着眼,调动更多积极因素。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唐山市充分发挥教育部门的资源优势,将教育系统的体育资源纳入全市竞技体育发展的整体布局,推动足球、健美操、武术等成为各学校的体育特色品牌,通过加强体育传统校、体育特色校建设,全市已逐渐建立了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三级业训体制和竞赛体系。

新华社记者杨帆新华社石家庄11月30日电

新闻推荐

福建惠安:公益科普 认识矿石

左图为12月1日,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荣西小学学生在中矿博物馆参观研学。右图为12月1日,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