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评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连续八年保持4%以上,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界面新闻 2020-12-01 14:36 大字

文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019年首次突破4万亿元,年均增长8.2%,占GDP比例为4.04%,已经连续第八年保持在4%以上。”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刘景,在12月1日教育部召开的首场“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上述消息。

但必须看到,2019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比4%只高0.04个百分点,存在很大的保4%压力。我国要完成《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定的各项现代化目标,必须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并优化教育支出结构。

从全球范围看,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4%并非一个较高的投入水平。欠发达国家的平均投入水平为4.1%,世界平均投入水平为4.9%,发达国家的投入水平为5.1%。

考虑到我国教育存在比较大的历史欠债——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到200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达GDP的4%;在2035年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有必要把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5%,或者至少要达到4.5%,只是“保4%”的投入水平,无法完成扩大教育公平与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任务。

缓解我国学前教育的“入园难、入园贵”,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热,既需要推进教育改革,又需要增加投入。

我国提出了2020年学前教育普惠园率达到80%的阶段性目标,以及2035年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现代化目标。当前,我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支出的比例不到5%,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平均超过7%,我国要补足学前教育投入不足的历史欠债,提高公办园、普惠园的比例, 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需要达到8%-9%。

要提高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支出,一方面要压缩其他教育领域的支出,如高等教育,这涉及对之前利益框架的调整,难度不小;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大教育投入,把新增投入部分,更多投入学前教育。这是更现实可行的方式,即对学前教育做加法。

为治理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热”,近年来,我国各地都推出了“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方式,但总体看来,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这都只是对原有资源进行“盘活”。

以一所名校为中心,把几所相对薄弱的学校整合在一起,建教育集团,希望通过名校扶持薄弱学校,输出管理,进行师资交流,缩小校际差距。由于没有对薄弱学校更多的教育投入,“集团化办学”带来的问题,要么是“削峰填谷”,要么只是“贴牌”而已。

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须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尤其是薄弱学校的投入。这和发展学前教育一样,需要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为义务教育的发展做加法。

当前,我国实现义务教育均衡,主要目标还是县域内的均衡,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接下来必须实现义务教育省域内的均衡发展。这要求改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省级财政为主统筹省域内的基础教育经费。最为关键的是,要由省级财政保障所有基础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这就需要各地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整体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待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落到实处,就必须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测算所需的教育经费。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会导致居民教育支出负担增加,需要更多适龄受教育者进民办园、民办校,同时,会制约教育质量提高。

我国要吸引一流人才进入教师队伍,选择从教,必须持续提高教师的待遇,今年,我国将历史性地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教师法》所规定的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得低于或者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应该以此为起点,把教师职业真正建设为最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任重而道远。

新闻推荐

京唐城际铁路 建设进展顺利

这是11月30日拍摄的建设中的京唐城际铁路河北省廊坊市三河段(无人机照片)。目前,京唐(北京至唐山)城际铁路稳步推进,工程进展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