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澎湃问卷: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市民满意度调查

澎湃新闻 2020-11-30 12:43 大字

在中国,居住小区是承载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间,社区的区位和空间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部分居民所享受的教育、医疗资源的品质,以及服务、商业、工作和交通条件。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提出,在2035年将上海建设成为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明确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目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达99%左右。

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旨在增加居民日常“衣、食、住、行”的便利性,优化社区生活与出行环境,构建高品质公共空间网络。

2020年正值“十四五”规划关键年,本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宗旨,社区建设在规划中的重要性仍不容忽视。由此,澎湃研究所以上海市民15分钟生活圈布局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微观角度探究上海市民对过去五年规划的整体评价,以期为接下来的“十四五”规划制定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通过澎湃问卷和线上问卷平台Credamo发放,共回收问卷1583份,有效问卷1572份。其中女性受访者53.06%,男性受访者46.74%。46.62%的人没有上海户口,53.38%的人有上海户口,样本分布较为平均。

受访者绝大部分为18-50岁劳动力人口,其中18-30岁占比53.25%,31-40岁占比29.94%,41-50岁占比11.53%,50岁以上占比为5.28%。从居住年限看,受访者们在上海的居住时长跨度从半年到80年不等,平均时长为16.28年,有39.06%的受访者在上海居住时长少于5年,22.39%大于30年。

总体来看,受访者均对自己居住的小区周边15分钟步行距离内的环境较为熟悉,如果使用0-10描述自己对环境的熟悉程度,1500余名受访者打出的均分为8.16分,其中超过83.27%的居民对小区周边15分钟步行距离内环境的熟悉度为7分或7分以上,并有35.03%认为自己的熟悉度为满分。

受访者在上海市各行政区分布

受访者在上海市各行政区分布

根据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官方规划,生活圈范围为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范围在3平方公里左右。成年人步行15分钟距离大致为1-1.5km,因此本次调查中以受访者住处1.5km范围作为15分钟生活圈范围设置问题。

一、就医与教育需求

医疗与教育资源在居民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两大部分,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的机会了解上海各区市民就医以及使用教育资源的现状,考察居民对这两种资源配置距离的期待。

对于就医需求,公立医院仍然受到主流认可,受访者中选择市级医院的人数几乎过半(45.54%),其次是区级医院(23.31%)、基层医院(17.26%)和校医院、单位医院(11.53%)。

在选择基层医院的受访者中,“距离近,交通便利”(90.80%)“价格在可接受范围内”(55%)“就诊人数适中,不需要排长队”(52.4%)成为选择频次最高的理由。

在选择区级医院的受访者中,以上三个理由同样依次排名前三,另外还有34.20%的受访者选择了“医疗水平高”这一理由,与排名第三的“就诊人数适中,不需要排长队”只相差4.3%。

但是,在选择市级医院的受访者对以上理由的排名有所不同。86%的人选择市级医院的理由是因为其“医疗水平高”,“距离近、交通便利”(41.3%)落至第二位,选择比例减少了近一半,第三位则是“价格在可接受范围内”(24.6%)。

总体来看,居民在选择就诊医院时,医疗水平、距离和就诊花销是较为重要的三大影响因素。

接着,我们邀请各区居民估计从住所到自己最习惯去的就诊机构之间的距离,从下图各区的分布可以看出,杨浦区居民的就诊机构距离住所最近,有超过50%的杨浦区居民其就诊机构距离住处只有1.5km的距离。相比之下,青浦区居民的就诊机构距离住处较远,有30%的居民常去的就诊机构距离住处有5km以上的距离。

各区居民前往的就诊机构距住处距离及所占比例

各区居民前往的就诊机构距住处距离及所占比例

长宁区、静安区接近半数居民习惯前往的就诊机构距离住处1.5-3km,虹口区居民有35%以上习惯前往的就诊机构距离住处3-5km,基本不在15分钟生活圈范围内。

从下图可以看出,各区居民前往就诊机构的交通方式偏好有所不同。奉贤区有超过半数居民选择步行或乘车前往就诊点,结合前文,该区居民选择的就诊机构距住所大部分在3km以内。金山区选择骑车就诊的居民也接近50%,而金山区居民选择的就诊机构距离与奉贤区的情况大致一样。

在所有行政区中,杨浦区的居民选择步行的比例最高,这与杨浦区就诊点距离住所最近不无关系。长宁区居民选择搭乘公共交通的比例最高,对比上图,该区近半数的居民选择的就诊点都在3km以内,这一高比例有以下几种可能:长宁区公共交通更便利,或,长宁区老龄人口居多,公共交通出行是最方便的就诊方式。

各区居民前往就诊机构的交通方式及所占比例

各区居民前往就诊机构的交通方式及所占比例

除了医疗外,教育资源也是居民在选择住所时经常会考虑的条件。本次问卷调查中,77.20%的受访者对居住场所周边的教育资源分布有所关注。其中40%受访者表示15分钟生活圈内有较为满意的幼儿园,45.90%受访者表示有较为满意的小学,37.8%受访者表示有较为满意的初中,21.60%受访者表示有较为满意的高中,12.4%受访者表示有较为满意的课外辅导班。有10.50%的受访者表示周边没有较为满意的教育资源,在各区的占比与受访者各区占比一致,说明教育资源分布较为平均,大部分居住地附近都匹配了至少一种教育资源。

在所有教育资源中,需求最大的是小学和初中,分别有43.6%和44.5%的受访者希望居住附近能够匹配小学和初中,其次是幼儿园和高中,分别占比是35.5%和35.2%。总体来看,各区居民对住处附近的教育资源配置需求没有太大差别。

选择教育资源时,受访者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学校的教师素质,其次是升学比例、硬件设施和生源质量,作业情况是最不受重视的一个方面。受访者中只有37.96%的居民家中有在本地上学的子女,其中有68.62%的受访者家中子女上学单程花费时间在半小时以内,只有7位受访者认为上下学路上所需的时间不会影响自己为孩子择校的决定,可见距离也是选择就读学校时不可忽视的因素。

根据《规划》建议,社区教育领域中幼儿园应设置在社区内5分钟步行距离内,小学应在步行10分钟距离内,初高中则应在15分钟距离内。根据这一标准,当前的教育资源分配还未达标。不过,当被问及可以接受的上下学时间最大限度时,也有36.58%的受访者将可接受的范围延长到半小时至一小时。

15分钟生活圈规划中还有与托管机构相关的内容,要求婴幼儿托管和儿童托管点需设置在社区周边10分钟步行距离内。我们的调查中只有19.75%的受访者正在使用托管机构,其中有47.42%的受访者家庭可以在15分钟生活圈内找到合适的托管机构,另有37.42%的托管机构位于1.5-3km范围内,只有少数受访者需要前往距家3km以上的托管机构。

但是,托管机构在《规划》中属于品质提升型设施,可根据人口结构、行为特征、居民需求等条件选择性设置,并非必须。而且,因为人们对托管机构能接受的最远距离与当前的距离一致,所以我们认为目前的托管机构分布与上述教育资源一样能够大致满足居民需求,。

二、日常购物

根据《规划》要求,15分钟社区生活圈内应确保居民可以享受类型丰富、便捷可达的社区服务。社区设施圈层布局应将菜场和小型商业布局在距住所较近处,大型超市则可稍微靠近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边缘。

结合当前居民购物习惯,在问卷调查中有近半数受访者依然选择在线下购买生活必需品,线上购买其他物品,所有物品几乎均购于线下的受访者占比只有2.1%。线上购物已经完全融入了当代人的生活。

如果按照行政区进行划分,嘉定区、松江区、奉贤区、青浦区和崇明区选择所有物品几乎都在线下购买的受访者居多,可能原因有:区域内网购所需的基础设施如快递服务等与其他区相比稍为不便、当地线下购买渠道完善、当地少数居民的网购习惯相较其他行政区还未巩固。

受访者购物习惯

受访者购物习惯

在购物场所方面,超过90%的受访者住处周边15分钟步行距离内分布有便利店,88.1%有超市,81.2%有药店,74.1%有菜市场,57.7%有商场。从配置来看,居民的基础生活需求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满足。

从需求上看,居民对商场的需求最高,其次是菜市场。按照行政区划分,黄浦区(22.5%)、普陀区(21.3%)、闵行区(22.2%)居民中最期待增加菜市场,徐汇区(26.5%)、长宁区(28.0%)、静安区(21.8%)、虹口区(27.8%)、杨浦区(24.8%)、宝山区(32.6%)、嘉定区(26.6%)、浦东新区(26.6%)、金山区(29.3%)、松江区(30.1%)、青浦区(22.5%)、奉贤区(28.6%)、崇明区(33.3%)居民最期待增加商场。

总体来说,上海市民对生活圈内商场的需求依然迫切,其中郊区市民最为迫切受访者最期待15分钟生活圈内增加的购物场所

受访者最期待15分钟生活圈内增加的购物场所

另外,如上文所述,居民的网购行为已成习惯,疫情后生鲜智能柜进小区也一度受到关注。为此,我们询问了受访者使用小区生鲜智能柜的情况。如下图所示,超过60%的受访者的住处附近没有或者并未留意过生鲜智能柜的存在,使用过的居民占比只有21.78%。受访者对社区生鲜智能柜的使用情况

受访者对社区生鲜智能柜的使用情况

可以看出,生鲜智能柜的普及程度较低,也并未被大多数居民接受,居民对生活圈内的购物场所仍有较高需求。

三、出行需求

《规划》提出,构建以人为本、利于微循环的道路系统,包括舒适连通的步行网络、便捷多层次的公共交通、以公共交通站点为核心的站点开发等。本次问卷调查的所有受访者中对住处附近的日常出行便利度打分的平均分为7.75分(满分10分),各区居民的打分详见下表。出行便利度最高的是黄浦区,奉贤区得分最低。各区居民出行便利度评分

各区居民出行便利度评分

为详细了解受访者的出行需求,我们邀请其对住处15分钟步行距离内的公共出行辅助设施进行评分,公共出行辅助设施包括公交站、地铁站、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五项,5分为满分。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公交站的修缮或设计获得的居民满意度最高,非机动车道最低。各类公共出行辅助设施评分

各类公共出行辅助设施评分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行政区内居民均表示住处附近15分钟生活圈内没有地铁站,这在一方面体现出了居民日常生活对地铁的高依赖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地铁站分布与居民需求的匹配度有待提高。

如果将表示没有地铁站的居民按照行政区划分,徐汇区居民中这一比例为11.40%,浦东新区为12.74%,闵行区中这一比例为19.89%,宝山区为21.15%,松江区为21.88%,嘉定区为25.71%,金山区为40%,奉贤区为41.94%,崇明区为78.57%。

五、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是《规划》讨论的重点之一。在1500余位受访者中,有近半居民表示住所附近有公共空间但面积有限,无法满足住户的日常需求,但也有37.64%的居民表示有充足的公共空间可供使用。

居民对15分钟生活圈内公共空间的评价

居民对15分钟生活圈内公共空间的评价

其中,金山区、崇明区和虹口区有超过60%的居民住处附近的公共空间面积无法满足自己的日常活动需求,其中虹口区还有接近20%的居民表示住处附近没有公共空间可供使用,而对公共空间面积最满意的是嘉定区居民。

各区居民对15分钟生活圈内公共空间的评价

各区居民对15分钟生活圈内公共空间的评价

在询问居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时,小型运动场所如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的呼声最高,其次是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可见,目前的社区建设还无法完全满足居民的公共健身和文化需求,而规划中强调的停车需求在此次调查中体现并不显著。

最后,我们邀请受访者对15分钟生活圈内的绿化水平进行评分,受访者的平均打分为7.44,在平均水平以上。各区打分较为平均,说明受访者对住所附近的绿化水平总体感到满意。各区居民对15分钟生活圈内绿化水平的打分较为一致。从左至右依次为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杨浦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浦东新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区

各区居民对15分钟生活圈内绿化水平的打分较为一致。从左至右依次为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杨浦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浦东新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区

六、政策建议

结合上述调查数据和《规划》内容,我们给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社区生活圈内的健康需求不可忽视。居住环境可以间接影响居民的健康水平,从而决定居民对医疗资源的需求程度。社区生活圈的建设可以多在疾病预防方面加以考虑,例如增加步行空间的舒适度、提供充足的体育活动空间和绿地等。

从我们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居民普遍对公共空间的健身功能需求较大,希望生活圈内可以匹配小型体育场馆和公共健身器材。如果社区能在空间设计上从健康维度加以考虑,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居民的日常健身需求。

而且,健康维度还包括社区在医疗设施可达性方面的条件。距离虽然在居民选择医疗资源时并非决定性因素,在突发疾病时能够快速到达就诊机构对于居民也至关重要。在这一层面,社区生活圈建设不仅要考虑小区内道路的科学规划,还应匹配相应的公共交通设施,如优化市内地铁站和地铁站入口布局,以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

第二,社区生活圈内基础保障类设施匹配程度应继续提高。《规划》明确提出,基础保障类设施是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必须设置的设施,本次调查中属于此类的服务设施有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老年活动中心、小型运动场所、菜场。其中,小学、初中、菜场、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小型运动场所成为本次调查中居民需求最高的几项,应根据实际情况优先配置。

最后,针对社区的购物需求,虽然此次调查中显示居民对生活圈内的商场配置需求更加强烈,但是商场布局仍属于商业行为,与社区福利或宜居程度的相关度较低,满足社区生活圈内居民的基础购物需求更为重要。居民对社区生鲜智能柜的实际需求并不显著,因此,社区内满足基础购物需求的超市、菜场仍应作为规划重点。而且,保证社区生活圈内的新鲜食材供应也能很好地回应第一点中所强调的社区健康需求。(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不只医药事:1918大流感下美国的“口罩社会史”

1918大流感爆发后,美国医学界很快查明此次疫情可以通过飞沫传播,针对该理论设计的“清洁空气”疗法(cleanairtherapy)也得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