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前沿】种下微光 收获希望
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带着学生来到一片长满野草的旷野。他考弟子: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学生们的答案各异,有人说用手拔,有人说有刀割,还有人说用火烧。苏格拉底和他们约定,用各自的方法除草,明年再来,看看谁的答案更好。
一年后,最好的那块地方,不但没有杂草,还长满了绿油油的麦苗。学生们发现,在那块区域的正前方用老师的著作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这则故事不仅启发了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工作者,也启发了河南省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村民李翠利。
12年前,李石村来了一个民间“艺术团”,美轮美奂的灯光下,舞台上的演员却把古诗改编得粗俗不堪。
“不想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抱着这样一个朴素的愿望,李翠利自掏腰包买来300本旧书,又拿出她自己收藏的200本书,把它们摆在了自己的小超市里。她用4张A4纸打印出“微光书苑”4个大字,贴在书边的墙上,当作书店的名字。
12年过去了,从不被人理解到借书的人越来越多,书苑受众达30多万人次。这里的微光,为李石村的孩子们照亮了更广阔的世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虽然李翠利说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外面来的人都说,李石村的孩子跟别处的不一样,懂礼貌。这小小的微光书苑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不少受益于微光书苑的孩子长大后也成为李翠利的志愿者。
李石村的孩子们很幸运,在他们于暗夜前行时,途遇为他们燃起光亮的人。常人难以想象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这样做所遭遇的困难和阻力。李翠利曾因四处募集书籍被人看作神经病,家人也曾劝她放弃。但是,“不想让之前的努力都白费”的李翠利坚持了下来,峰回路转,星星之火终于燎原。
可是,李石村不过是个一两千人口的村子,是中国60多万个行政村中普通的一个。李石村有幸拥有李翠利,那张石村、王石村呢?他们会不会也有自己的张翠利、王翠利?
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土地上,还生活着600多万留守儿童,他们中的很多人,依然面临着12年前和李石村孩子一样的成长环境。以个人之力,凭一缕微光,怎么能改变这么多孩子的成长?点点星火又能照亮几人前程?更何况,个人的努力、点滴的微光,如果长久得不到周围的支持,总有一天可能会放弃、熄灭。
孩子们的心灵,是一片渴望阳光雨露、渴望作物生长的处女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相对落后,孩子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本就和城市有所差距,留守儿童因为与父母分离,更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污染,如果没有系统的精耕细作,他们的心灵只会被荒芜的杂草遮蔽。
种下微光,收获希望,需要方方面面的行动。上至国家政策发力,下到平凡人的付出。李翠利就因为得到了热心人士、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而聚光成炬。在李翠利之外,在李石村之外,如何让文化之光照亮更多孩子的前程,如何让那些纯洁的心灵长满庄稼而不被杂草占据,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希望故事始于李翠利,而不止于李翠利。
新闻推荐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26日电(记者魏婧宇)记者从26日下午举行的内蒙古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内蒙古满洲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