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心愿墙、用面粉测防护服效果……上海援鄂专家分享抗疫经验
新冠疫情之下,如何避免院内感染?医护人员直面病毒时,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如何克服心理压力?
11月25日晚,“中国上海-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护理专项培训会议”在上海交大医学院召开。在会议中透露,新冠病毒主要有四种可能的传播途径,它们分别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与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
会上,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专家傅小芳从四个角度,分享了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采取的防护措施。
一是医院中的空气传播。傅小芳建议,户外通风良好的场所每天需要通风两次,每次至少需要三十分钟。而对于户外通风不良或无法户外通风的场所,可以采用人机共存的空气进化消毒机,在无人情况下可以采用紫外线灯照射。在接诊疑似或确诊患者区域,除独立风机盘管中央空调可以使用外,其他中央空调关闭。如采用全自动新风系统,关闭回风。
二是医院的环境物表传播。傅小芳表示,重点部门仪器设备、治疗车表面建议采用消毒湿巾擦拭消毒。疑似患者环境物表建议采用过氧化氢消毒湿巾。而自动扶梯扶手以及电梯按钮则要常规消毒。
三是对于患者的隔离安排。傅小芳表示,疑似患者应该单间隔离,采用独立的卫生间与专用的医疗设备。确诊患者则可以多人间隔离,隔离间应通风良好。此外,隔离病区需要满足三区、两通道的要求。
四是隔离病房的消毒措施。傅小芳指出,在隔离病房中应采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小时或过氧化氢等离子消毒。病人床上用品、病床围帘和病房窗帘应取下浸泡消毒后送洗,隔离病房只有在消毒完毕充分通风后,方可使用。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感科医师、上海市第六批援鄂医疗队队员石大可表示,大部分医护人员赴武汉前都从未穿过防护服,院感培训的目的,是要求医护人员将穿防护服动作完成得就像条件反射。为了防止枯燥,院感科医生们还想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创新方法。
“他们将面粉模拟成病毒撒在防护服上,当医护人员们脱下防护服,检查身上是否仍有残余的面粉时,便可得知是否成功。” 石大可说。
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管理也是防控工作的一部分,值得引起重视。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上海市第九批援鄂医疗队领队王振教授在会上表示,在抗疫期间,护理人员面临着体力、心理的双重考验,除了体力上的消耗,护理人员还面临感染风险、在隔离的封闭环境居住等问题,会有一些职业挫败感,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出现抑郁的症状。为了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他们为护理人员开展压力管理,尝试了健康饮食、充足睡眠、合理运动、音乐疗愈、呼吸训练等诸多方式。
王振进一步说,接纳的态度是应对心理困难的基础,人们应该试着换个角度看问题,并且通过有效的语言沟通,去及时疏泄不良情绪。当心理压力过大时,也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疗队成员的帮助。“在武汉,上海援鄂心理医疗队50名队员累计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852人次,对于1075名医护人员展开了心理评估,同时对医护人员开展心理干预1445人次。”
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也对患者的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海交大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外科护士长、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章左燕说,抗疫期间,护士们会在自己的防护服上写上一些有趣的话,例如“病房小天使”,这可以帮助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护士们还常与患者交流,鼓舞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成功治愈。此外,医院里还设立了“心愿墙”,患者们可以通过文字宣泄心中的孤独感。(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杨博“成为业主这么多年,从来只有交钱的份,这次可算铁树开花,真的领钱啦!”日前,随着广州市天河骏景花园小区业主在朋友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