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全国劳动模范、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研制探测器像备战高考深空探测要有自己想法

新京报 2020-11-26 00:40 大字

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

11月24日,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共有79人获得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其中,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人员达到20名,超过总数的1/4。24日下午,全国劳动模范、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疾控中心主任曾晓芃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采访。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的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孙泽洲今年50岁,作为我国航天器总体设计和测控通信技术专家,先后担任嫦娥三号、四号探测器、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带领团队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绕月探测任务和首次月面软着陆及巡视探测任务,尤其是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

探测器研制阶段工作紧张是常态

新京报:你平时工作状态和节奏是什么样的?

孙泽洲:我们主要是从事空间飞行器设计工作。空间飞行器包括围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和去其他天体的探测器。我从事的领域是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

从立项开始,一般探测器的研制周期大概是4-5年。研制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方案设计阶段;第二个是初样研制阶段,相当于要把设计转化成产品和系统,并对系统进行多种考核,要模拟发射过程中的力学环境、空间飞行过程中的热环境等,还要模拟被探测天体的一些其他特殊环境,对设计进行完整验证;第三个才是正样阶段,研制真正飞行用的产品。每个阶段大概一年半左右。

我们在这4-5年里基本上都处于很忙的状态。就类似读高中三年备战高考一样,每一个节点都有要解决的问题。

一旦进入型号研制,工作紧张是一种常态。在研制过程中,我们加班是比较多的。尤其是我们研发的探测器,每个都有特殊性,所以我们常态工作到晚上八九点,阶段性工作到夜里十一二点也很正常。

新京报:此次获得全国劳模称号,有何感想?

孙泽洲:航天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人在任务中都有自己的贡献,团队的力量是更“集合”的,发挥了“1+1大于2”的作用。劳模的荣誉不仅是我个人的,也是我们团队的。荣誉背后是党、国家、人民对航天事业发展的支持和认可。

荣誉也是责任。我们要获得更多探测成果,这需要在系统方案、关键技术、产品指标性能方面创新。

希望能尽快实施火星采样返回

新京报:具体如何进行创新?

孙泽洲:国外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月球乃至于行星的探测,而我国真正开始是在2000年之后。

但我们并不是完全在走国外的老路,除了借鉴,我们要更好地利用探测机会,有自己的想法或者创新。比如我们将嫦娥四号的“目标”确定在月球背面,这也是人类航天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对于月球背面的地质构造探测,也有一些发现,正在跟世界分享。

新京报:目前火星探测任务进展如何?

孙泽洲:目前进展顺利,天问一号探测器正在飞往火星,明年2月份到达火星,5月份着陆。我们当前的任务就是呵护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着陆火星。火星只是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后续我们也规划了木星探测甚至太阳系边际探测,我们的探测器将飞得更远。

我们也有火星采样返回的考虑。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实现了火星采样返回,我们希望能够尽快实施这项工作。

新京报记者张璐

新闻推荐

医疗圈的后浪

出场人物:史俍元海慈医疗集团治未病科主治医师现任安顺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业务主任最近,贵州安顺市中医院“火”了,治未病科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