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对“人人都是一等奖”不能只是“讲一讲”

市场星报 2020-11-26 00:42 大字

生活中的“安慰”无所不在,只不过形式会有替换。比如抽奖,安慰奖早已过时。你看,“广州记者卧底暗访一卖玉店铺,套路抽奖张张一等奖”。抽到一等奖当然兴奋,因为买玉器可立减千元,是不是很划算?NO!虽然你只需付几百元,但玉器成本可能只值几元或几十元。(11月24日《信息时报》)

“人人都是一等奖”。一个小小玉店就这样忽悠了一群消费者。抽到一等奖后,消费者欢天喜地。因为一等奖可以立减千元,只需要付几百元就能购买商品了。而实际上,“人人都是一等奖”不过是商家的套路戏码,玉器本来只值几元或者是几十元。面对“人人都是一等奖”,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不要轻易相信商家,而我想说的是,面对“人人都是一等奖”,有关部门不能只是“讲一讲”。

“人人都是一等奖”显然是一种骗局。这是弄虚作假的行为,是坑蒙拐骗,说到底是不折不扣的玩弄伎俩。从法律角度来说,“人人都是一等奖”涉嫌虚假宣传,涉嫌欺诈销售。既然“人人都是一等奖”有着如此众多问题,相关部门就不应只是提醒消费者谨慎购买,误入骗局,而是应重拳出击,全力查处。市场净化,不能只靠消费者“吃了亏”之后的“长一智”,更需要管理部门成为“商业空气的净化器”。

“人人都是一等奖”现象比较普遍。无论是网络上的抽奖,还是现实商铺里的抽奖,都会出现“人人都是一等奖”情况。现如今商家做生意,为了吸引消费者的参与,往往会组织开展抽奖活动,理由是回馈客户。然而,需要看到的是,在利益的诱惑之下,不少商业抽奖活动变成了坑蒙拐骗。参与抽奖的消费者不是获得了一等奖,就是获得了二等奖。实际上,却是商家在欺骗消费者。这种行为不仅是可耻的,还是可恨的,其扰乱了市场秩序,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套路防不胜防,需要市民理性看待“我中奖了”,在“我中奖了”之后,要分析辨别,别为了“小便宜”而“吃大亏”,理智消费是破解“人人都是一等奖”陷阱的法宝。当然,终极的目标是:执法部门从法律的层面严查“人人都是一等奖”商业欺诈行为。

新闻推荐

恒大不敌神户两轮不胜

艾克森争顶头球11月25日18点,亚冠小组赛G组焦点战,广州恒大1:3负于神户胜利船,恒大2战仅拿到1分。开场不久张琳芃因伤退赛;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