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分担风雨 应该有你

淮河早报 2020-11-25 08:11 大字

赵玉梅

大街上,家长背着书包走在前面,孩子大摇大摆地跟在后面;

校门口,因为接孩子迟了点,孩子生气地指责,家长愧疚地道歉;

餐桌上,孩子面对美食大快朵颐,家长却舍不得吃上一口——

面对家长的宠爱,许多孩子已经习以为常。而家长,也没觉得哪里不对。哪个家长不心疼孩子?只要孩子好,家长再苦再累也高兴。但是,这样的疼爱能让孩子好吗?

好不了!

从小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孩子,不会幸福!“因为人的幸福感更多的是在心疼别人,关心别人,为别人做事中产生的。被惯着的孩子心里只装着自己,这是人活着最大的悲哀。”

前段时间,网络上爆出在武汉地铁站,一个女孩因为妈妈看错了站点,就用脚踹妈妈;还有一个是为了劝任性的儿子去上学,妈妈在儿子面前跪了一个小时,儿子无动于衷,还发朋友圈说“快乐每一天”……

“惯子不孝,肥田出瘪稻!”这句中国老古话,数百年来不知被验证了多少次。但中国父母“毫无保留的爱”,仍然层出不穷。辽宁省盘锦市前教育局局长魏书生曾直言不讳地告诫这样的家长:“你最悲惨的不是累着了自己,而是惯出了逆子这颗心。”他说:“ 人一定要学会,用行动去心疼父母。能承担的家庭责任,从小承担。一个孩子从小知道心疼你了,长大了他自然会心疼老百姓,心疼集体和国家。”

深以为然。

其实,作为孩子来说,相比无底线地满足生活上的欲望,他们更渴望得到认可和尊重。网络小视频上,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业余时间帮妈妈卖卤菜,那熟练的手法和淡定的笑容收获许多网友的点赞。妈妈说,起初让他来帮忙只是不想让他沉迷电视,没想到他能干得这么好,好像长大了许多,变得懂事了。被赞的小男孩一脸自信。虽然他忙得来不及吃饭,让人看着有点心疼,但孩子是快乐的。帮助妈妈不仅让他体验到妈妈的辛苦,更让他在认可和尊重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十年前,一位拉着小孩扛着如山货物的“挑夫”照片曾感动过很多人。如今,挑夫爸爸冉光辉凭着自己的努力改善了家庭条件,已经十四岁的小男孩冉俊超通过记者向爸爸表达自己的心声,“生活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不需要你去那么拼命,我可以跟你分担一切,你并不一定非要一个人去承担那个压力,我可以跟你一起。”

孩子的呼声很真诚,因为心疼爸爸,他不怕吃苦,愿意和爸爸一起去承担家庭责任。这个时候,也许很多家长都会说,孩子,你只要把学习搞好,就对得起爸爸了,其他的不用你管!

的确,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人生中更多的学习是在生活实践中。家长包办了本该属于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等于剥夺了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由此带来的快乐。真正最好的学习环境不是物质的舒适区,而是精神的满足区。经常待在物质舒适区的孩子,对快乐和幸福的敏感度会越来越低,精神会越来越贫瘠。而让孩子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会让他发现自身的价值,激发学习的动力,精神会越来越饱满。

为什么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因为穷孩子通过切身体验,不仅感受到了生活的苦,也从中学到了自立的本领。

我们都渴望人生之路一片坦途,但无论怎样祈求,都不可能真正的一帆风顺。在弱者面前,一个小石头也能把他们绊倒,让他们痛哭流涕,再也爬不起来;在强者面前,即使是座大山,他们也能含笑着爬过去。

所以,生活中的苦,应该让孩子知道,并且要适时地让他们品尝。有了感同身受,有了责任与担当,孩子往后的路才更加好走。

新闻推荐

长三角市场监管部门携手 监管产品质量安全

本报讯11月19日,记者在长三角产品质量安全共治成果发布会暨长三角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上获悉,三省一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