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退群宣言”惹争议 家校冲突背后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近日,一位江苏家长的“退群宣言”受到了大范围的关注,他在视频里愤怒地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不满。
为啥这位家长要怒退家长群,表面上看,起因是不满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实质上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责任边界出现了问题。在热议中,我们看到,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共育的理解还不到位。个别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的责任就交给学校和老师,可以当甩手掌柜。个别教师把分内的工作转嫁给家长,如让家长代替自己批改学生作业,部分家长成为一支“编外教师”队伍。理解的偏差,行为的偏差,都会造成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责任边界趋于模糊,导致家校合作表面化、肤浅化。当这种表面化、肤浅化的倾向浸入家长群,就让原本方便家校沟通的桥梁,变成了折射家校共育异化的万花筒。有的家长群成了老师发号施令的“一言堂”,有的成了老师疲于应付的“加班群”,有的成了家长晒娃炫富的“攀比群”,还有的成了家长夸赞老师的“马屁群”……
关系变了
虽然眼下,师生关系的制度预设看起来并没有改变——老师依然要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也要尊敬师长、好好学习,社会——也就是家长——也仍要尊师重教。但如果你愿意往冰山之下多看看,或许得承认,传统的师生关系早就被撼动了,老师—家长关系,相当程度上被重构了。
以这件事为例,看看家长是怎么发泄的:“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叫我帮忙批改作业,那我要你们干什么”“改完作业还要昧着良心说一句老师你辛苦了,说实在的,辛苦什么。”
很显然,在心理上,家长已经不会高看老师。家长的认知里,已经默认双方是平等的。家长对老师的衡量标准,以及对老师—家长关系的认知,变得对等而简单:做你该做的,你做不到是你的问题,甚至家长群本身就不该存在。
现如今家长—老师关系深刻变化之所在:这个例子的确极端,但它的极端,不在于它是偶发个例,而在于它以极端的表现揭开了观察的入口:底下的冰山正在融化,传统的老师—家长关系正在被市场化深深影响。
但显然,眼下的例子里,为人师者甚至不愿为学生的作业负起全责,在老师的口气中,学生的课业,已不是老师一人能承受之重。
但老师—学生—家长关系被市场化重构只是一个面向,毕竟老师—家长关系也并不表现为直接的市场关系:没有一手拿钱一手交货。这一关系的另一层问题在于,虽然被市场化冲击,但它是不彻底的市场化,这使得传统的老师—学生—家长关系正在走入一种困境。
老师无法承受之重
学生的课业繁重,意味着老师也并不轻松。
除了常规教学任务,老师的实际工作内容还包含了非常多与教学无关的琐事,它们消耗着老师的精力,挤占了老师的生活,但并不能兑换为相应的经济回报。
老师的收入受到财政支付能力的约束,增长的空间非常有限,其结果就是把老师推向市场,自己另寻其他收入途径。
早些年老师在外开设小班的情况很多,一些学校里的语文、数学老师会在周六日另外开课外班,而且,来参与课程的还是原来班里那些同学。对此,家长即便心里有想法,也不会公开说,甚至还会支持——老师在教,孩子不去,“吃亏”的是自己。
后来这类情况得到了规范,老师不被允许在外开班授课,在某些执行很严格的地区,老师对此会非常注意。
这就是老师这一社会角色在当今面临的境况——社会地位回落,权责边界收缩,经济收入低微。
对他们来说,要对学生的课业、品性负起全责,的确是老师的无法承受之重。
家长群江湖
当我们用“心态上的市场化——收入报酬上的不彻底市场化”这条逻辑来看待现在的老师—学生—家长关系,会想明白一些事情,不过在这个例子里,我们还不能忽视它——微信的存在。
在那场“家长群是否应该存在”的投票背后,我们分明又看到一个当下打工人苦微信久矣的活生生案例。微信,已经成为搅动老师—学生—家长关系的重要变量。
想想看,无论是师生关系、亲子关系,都有它对应的专属指称,唯独家长—老师关系是没有的。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微信这种即时通讯工具的存在,把老师—学生—家长无时无刻不拉在一起,原来这一关系中隐性的家长就到了前台更显眼的位置。
在老师—学生—家长这一三角关系中,孩子既是最弱势的一方—在经济上依赖于家长,在智识上求助于老师,又是实际上的关系中心。
围绕这个中心,孩子竞争的内卷化延伸为家长的内卷,家长—老师、家长—家长之间种种关系和矛盾在微信里交织,在家长群中内生出一个压力场,挤压出种种人类迷惑行为:有为了替孩子博得好印象感恩称赞的;有炫富争强,争吵辱骂的;也有怒斥老师、要求为孩子道歉的严夫人之流。而家长群也不止一个,还会大群套小群,小群何其多。
当家长和老师为了孩子的课业责任大加争执时,不知身处中心的孩子,是何感想? (董可馨)
评论》》》》》》
防止家长群变味儿
需厘清职责边界
这段时间,“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变成了许多家长的口头禅。
家长群变成家长们的负担,早已不是新鲜话题,而一些老师让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孩子功课,早就成为家长吐槽的现象。
家长群设立的目的,本来是沟通家校关系,但是如今已经变了味儿,成为一些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甚至要求家长到校打扫卫生等事宜的通知群。个别家长群还异化为“夸夸群”,一些家长开启称赞、感恩模式,拍老师的马屁,个别群竟出现了“争宠”、炫富、争吵、辱骂等行为。
家长们都有工作,忙碌一天回到家中,还要盯着家长群看老师布置作业情况以及其他通知,然后进入辅导、批改模式,通常会弄到很晚才去睡觉,第二天还要上班,如此这般,家长们能没有意见吗?实际上,对于家长群的种种弊端,学校老师也不是不知,况且老师在家长群发通知,督促家长做这做那,老师自己也不轻省,甚至节假日也要盯着屏幕检查完成情况。既如此,为什么还要设立家长群呢?一方面是“随大流”心理作祟,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家长的督促,提升学生成绩,取得一个好名次。但是,无论什么理由,老师的职责也不能转嫁到家长头上,不能让家长承担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的重任。老师的归老师,家长的归家长,不能混淆双方的职责任务,必须厘清双方的职责边界。换言之,教书的职责应该由老师承担,育人的职责可以由老师与家长共同承担。而其他诸如打扫教室卫生、在群里夸赞老师等行为,家长也应该尽量避免。
以前,并没有家长群,教育教学工作照常顺利进行。不管怎么说,也不能让家长群异化为“压力群”,成为家长们的累赘和负担。 (曲征)
新闻推荐
西白羊埠社区辛建军家庭文明家庭弘扬优良家风凝聚榜样力量为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良好社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