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公布获罪官员减刑裁定,彰显司法公信

齐鲁晚报 2020-11-09 04:48 大字

制订严密的实体和程序方面的规范,是从顶层设计层面对“减刑猫腻”的防范,是对不当减刑案件的纠偏。特别是事前公示和事后公布的做法,相当于将所有环节都晒在阳光下,让公众看到对所有罪犯的减刑都一视同仁,贪腐官员不享有法外特权。

□史洪举

中国裁判文书网11月2日发布的《梁必志减刑刑事裁定书》显示,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原区委书记梁必志有悔改表现,再次减去有期徒刑六个月。记者注意到,梁必志曾多次收受贿赂,帮助商人当选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014年,梁必志因犯受贿罪和贪污罪,数罪并罚,被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没收财产150000元。因梁必志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已分别于2017年5月24日、2019年1月25日被裁定减刑7个月。

可以说,罪犯的减刑,尤其是涉罪官员的减刑,一直备受公众关注。近年来,随着反腐倡廉力度加大,一些腐败分子纷纷落马并获刑。对此,司法机关在办理减刑案件时,并未将重点放到获罪人员的特殊身份上,而是着重考量其悔罪表现,并通过网络进行公布、公示,让减刑程序和结果更经得起公众审视。

根据《刑法》等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如果有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舍己救人,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

由上可知,减刑是对已经判决的罪犯的制度性激励。换句话说,无论是贪腐类犯罪还是盗窃、诈骗等经济型犯罪、抑或抢劫、伤害等暴力性犯罪,只要罪犯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都可获得减刑。这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也可激励服刑人员认真改造,早日回归社会,而非破罐子破摔。

当然,由于能够早日实现自由,减刑自然成为服刑人员或亲属眼中的“唐僧肉”,也是极易滋生腐败的环节。为减少暗箱操作和辗转挪腾的余地,有关部门不断出台政策法规来规范减刑程序。如根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的,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13年。

此外,减刑的程序也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规范。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符合减刑条件的,执行3年以上方可减刑,且两次减刑之间应间隔2年以上;被判处不满10年有期徒刑,符合减刑条件的,执行2年以上方可减刑。一次减刑不超过6个月;确有悔改表现并有立功表现的,一次减刑不超过9个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一次减刑不超过1年。被判处无期徒刑,符合减刑条件的,执行4年以上方可减刑。

而且,法院审理减刑案件应当将罪犯个人情况、刑期、历次减刑情况等向社会公示,并将减刑裁定书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布。

应当看到,制订严密的实体和程序方面的规范,是从顶层设计层面对“减刑猫腻”的防范,是对不当减刑案件的纠偏。特别是事前公示和事后公布的做法,相当于将所有环节都晒在阳光下,让公众看到对所有罪犯的减刑都一视同仁,贪腐官员不享有法外特权。司法机关晒“减刑案件”的做法,是阳光司法的应有动作,有助于公众在审视后给司法公信加分点赞。

新闻推荐

【问题探讨】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工会劳动法律监督

观点●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可以从源头上防范劳动用工风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充分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