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抗战中的武林与国殇

青岛早报 2020-11-07 05:42 大字

姜文作品《邪不压正》改编自《侠隐》,其作者张北海用这部作品来致敬父辈,准确地说在小说背后是作者对八年抗战那一时代的致敬,也可以说是给那一辈人的一首挽歌,更是一部地域风格浓郁的作品。无独有偶,王剑平的长篇武侠色彩的抗战小说 《黔中护宝记》的故事同样发生在抗战时期。写作背景是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的主要发生地之一,期间发生了一件保存民族文脉的大事:北京故宫博物院密送一批文物西迁,先是藏于贵阳毛公馆,后转入安顺华严洞,一批侠义之士为保护这批文物而战。同张北海的《侠隐》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

从题材上来看,两者都包含了:武术的门派、源流、技艺招式;抗日、爱国、英雄侠义、儿女情长等元素;从情节上来看,包含了:侦探,护送、失窃;危机四伏,明争暗斗,刀光剑影,激烈搏击等元素。

文体上,小说《黔中护宝记》模拟了古典白话小说的文体样式、语言风格及叙事套路。小说语言有意识模拟了古白话的语体风格、用词等,也适时运用一些黔地方言,使小说有历史感和地域色彩,而涉及的史料、地域文化等元素的介绍中都有所体现。而这些“知识性”元素又与故事情节发展密切相连,融为一体的,以情节为主线将武侠、史料、民间文化、贵州地域文化等元素有机串联在一起。这种记述历史的方式,从阅读体验上来讲,一条隐没于日常生活的“身边的武林”与国殇故事线索,与另外围绕失窃国宝展开的“行侠仗义”故事线索交叉,对大部分读者天然具有冲击感与吸引力。比张北海的《侠隐》更贴近基本的历史真实,又能使读者对遥远的历史事件有“亲历感”,能够触碰到以人物为核心的“有温度”历史,而非仅仅从“局外人”角度旁观历史,让“家国”概念在人们心中成为一种永远挥之不去的坚定意识,并为之守护,尽显历史环境下“匹夫有责”的抗战精神。

新闻推荐

5G,敢问路在何方 计算机领域专家前瞻 5G时代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董瑞丰工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开通5G基站69万个,连接用户数超过1.6亿。5G商用迈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