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合肥模式”帮企业发展减负增速 审批新平台办件量首破1万大关

合肥晚报 2020-11-02 00:56 大字

本报讯 在工程建设项目领域,过去一个项目从审批到落地,往往会遇到“盖数十个图章、多头跑办事慢”。为了提升营商环境,推动“六稳”“六保”,合肥启动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如今,全市 “工改”审批管理平台已经投用一周年,办件量首次突破1万大关,正为大批企业发展减负增速。

项目审批新平台让企业变轻松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是企业在工程建设项目落地后涉及各个主管部门环节审批要办理的“准生证”,只有通过各项合理合规的手续办理才能开工建设。过去,这些手续的办理,不仅涉及的部门多,而且手续繁杂,给企业和办理人带来了不小的工作量。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仅是政府全面落实“放管服”的重要体现,更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惠企惠民的重要举措。去年9月,合肥市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提升审批效能,不少企业都享受到其中的好处。

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搭建项目审批管理新平台,合肥以“工程建设项目”为主线,构建起六类项目、四个阶段审批、全方位监管的管理新体系。目前,已形成了从国家到地方多级联动的审批管理体系,与11个省级、市级以及部门审批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来自合肥一家房企开发部的杨女士表示:“以前审批监管部门多环节又繁杂,需要几个人去跑一个项目。现在有了工改审批管理平台,不需要天天往外跑了,整个项目的审批比起来时间少了一大半。”

“合肥模式”在长三角区域起到表率作用

在本次工改过程中,合肥市先后取消、合并“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等27个事项,调整审批时序25项,对县区级可以承担的事项一律下放。除了精简审批事项,对每个审批事项的承诺时限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不仅将市本级19家市直部门、6家市政公用单位分散设置的行政服务窗口,统一合并为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综合服务窗口”,同时还对系统进行了整合优化。彻底解决了企业办事要登录多个系统、注册多个账户的繁杂手续,也有利于审批过程得到全流程的监管。

一年多来,全市的工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得到了住建部、省住建厅和广大办事企业的肯定和认可。下一步,市城乡建设局将牵头围绕制度建设、审批便利度提升等方面继续深化工程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办事效率。

(合建宣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吴奇)

新闻推荐

常熟多名银行员工查出肺部结节

江苏省常熟市委外宣办、常熟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10月31日消息:常熟农商行驻苏州工业园区2.5产业园的金融科技公司多名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