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 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被低估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巨大,但在以往研究中被严重低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刘毅团队的这项研究成果29日由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研究团队认为,基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计算排放通量的方法体系将为我国“碳中和”核算和国际谈判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是人为化石燃料排放与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吸收两者平衡的结果。生态系统吸收二氧化碳的固碳对“中和”碳排放贡献巨大,但是如何定量评估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基于大气浓度计算碳收支是计算净排放量的有效办法,观测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是定量评估地表二氧化碳净通量的重要手段。刘毅团队研究发现,2010年至2016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亿吨碳,吸收了同时期人为碳排放的45%。研究还发现,我国重要林区,尤其是西南林区以及夏季的东北林区对此作出主要固碳贡献,这也是我国近40年来对恢复天然森林植被、加强人工林培育巨大投入取得的成果。
据介绍,研究团队充分利用了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观测本底站碳监测数据、中国林业部门森林普查数据、美国与日本碳监测卫星以及生态系统全球遥感数据,结合英国爱丁堡大学国际先进的碳同化模型,采用了天地一体化新方法。
该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新增的地面观测资料,但由于人为排放和陆地生态系统存在很大的时空变化,现有观测仍显不足。未来,卫星有望帮助进一步提升观测能力,建立更全面的观测体系、提供更准确的碳收支数据,为我国的“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新闻推荐
新华社拉萨10月29日电(记者刘洪明田金文)近年来,西藏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大力推进高新数字、高原生物、旅游文化、清洁能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