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直播”相关投诉举报同比增长 479.6%

消费质量报 2020-10-30 01:04 大字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前三季度全国12315平台投诉举报情况。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12315平台接收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1211.78万件。其中,投诉339.97万件,举报235.98万件,咨询635.83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2.29亿元。主要呈现三方面特点:12315五线合一成效凸显,为疫情防控大局助力;服务类投诉增幅高于商品类,广告问题突出,倒逼消费提质升级;线上零售直播带货等新兴行业诉求攀升。

五线合一助力疫情防控

1月20日至9月30日,全国12315平台共接收野生动物、医疗防护用品(口罩、消毒杀菌用品、抗病毒药品及相关医疗器械等)、民生商品(粮、油、肉、蛋、菜、奶等食品)等疫情相关投诉举报咨询119.89万件,办结疫情相关投诉举报咨询117.11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415.2万元。平台单日接收量较疫情发生前增长2.23倍;峰值日接收量2.71万件,较疫情发生前增长15.4倍;平均办结时间7.36天,较疫情发生前提速25.36%;立案4.66万件,罚没金额1.13亿元。

数据说明,统一、高效、权威的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五线合一、辐射全国的12315平台在抗击疫情、六稳六保的时代使命中“便民热线”“连心桥梁”“监管前哨”的作用愈发凸显。

在平台整合中,大力推进在线消费纠纷解决(简称ODR)机制建设,共引导14397家企业入驻12315平台,与消费者直接协商解决纠纷25.56万件。

截至2020年9月30日,全国12315平台访问量达8444.74万人次,累计注册消费者达351万人、市场监管办理人员8.74万名(新增3.86万名),24个省区市的285个话务机构统一接入全国12315平台。

服务和广告投诉较多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服务类投诉增幅明显高于商品类投诉,广告问题在投诉举报问题性质分类中排

名居首。

前三季度,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接收投诉339.97万件,经核查受理236.32万件。其中,受理服务投诉95.17万件,同比增长103.1%,占受理投诉总量的40.27%;受理商品投诉141.15万件,同比增长26.92%,占受理投诉总量的59.73%。

服务投诉中,餐饮住宿服务、销售服务、文化娱乐体育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和美容美发洗浴服务数量较多。商品投诉中,一般食品、服装鞋帽、家居用品、交通工具和家用电器数量较多。

数据分析发现,受疫情影响,餐饮和住宿服务退订率较高;部分文化娱乐体育服务和美容美发洗浴服务行业处于关停状态,投诉量呈上升态势。疫情前期,家用电器和服装鞋帽类消费相对减少;消费者在居家隔离期间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需求增加,购买食品相对较多,网络购物投诉增幅较大。服务类投诉上升一定程度上说明消费者对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从前三季度投诉举报涉及问题排名情况看,广告问题在投诉举报问题性质分类中排名居首。此外,假冒伪劣、售后服务排名不变。而虚假宣传、侵害消费者权益、人身权利、安全问题排名位次分别较去年有不同程度下降。涉及商标问题同比降幅较大,达39.5%。

直播带货投诉举报增加

疫情期间,直播带货等非接触式消费显著增长,关于“直播”的投诉举报也相应迅速增长。

前三季度,全国12315平台共受理网购投诉举报146.72万件,占投诉举报受理总量的31.85%,同比增长42.4%。投诉举报主要聚焦于广告问题、假冒伪劣和售后服务,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和江苏等省区市。

前三季度,全国12315平台共接收“直播”相关投诉举报2.19万件,同比增长479.60%,其中,“直播带货”诉求占比近六成。已办结2.01万件,立案862件。针对商品的“直播”相关诉求主要集中在首饰、服装鞋帽、家居用品等方面。

“直播”相关投诉举报共涉及8079家企业,排名前五均为头部电商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累计诉求2585件,占“直播”总诉求量的1/10。产品质量疏于把关,使用“极限词”等诱导消费者冲动消费,售后退换货难以保障等问题在直播平台中较为突出。

数据说明,消费者对各方主体提出了明确要求,电商平台、入驻商家和网红主播在获取利益的同时,要切实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尤其是电商平台要强化对入驻商家和网红的规范约束,共同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据中国消费者报

新闻推荐

精准命中!驱逐舰东海演练夜间对岸射击

@央视军事10月29日消息,东海某海域,东部战区海军某驱逐舰支队近日展开实兵实弹演练。湘潭舰、杭州舰、宁波舰、南通舰组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