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亩产700公斤 上海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粳稻品种将走向全国

澎湃新闻 2020-10-29 12:53 大字

上海自主选育的杂交粳稻新品种“申优26”,将走向全国人民的餐桌。“申优26”制种试验 本文图片均为“上海三农”微信公众号图

“申优26”制种试验 本文图片均为“上海三农”微信公众号图

10月28日下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了水稻新品种“申优26”交易意向达成仪式。杂交粳稻“申优26”以底价60万元+稻种销售提成方式,达成植物新品种权除上海市外20年国内独家许可。

“申优26”是上海市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粳稻品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培育而出,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晚粳或者南方稻区二晚种植。

经农业部稻米及其制品检测中心检测,“申优26”的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等各项指标均符合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外观品质优于日本产“越光”。

“申优26”一般亩产量较高,可达700公斤左右,结实率90%以上;全生育期约148天,比杂交粳稻“花优14”提早8-9天,有利于郊区冬季养地作物茬口布局;对水稻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有较强抗性,抗倒性较强;适宜机械化制种和栽培,生态适应性广。值得一提的是,该品种制种产量高、成本低,全程机械化制种一般亩产200公斤左右,有利于降低农户用种成本。日本产“越光”与“申优26”品相对比

日本产“越光”与“申优26”品相对比

据“上海三农”消息,“申优26”将成为隆平高科进入杂交粳稻市场的第一个主推品种,并将以此为抓手,在全国杂交粳稻市场的大舞台上做好战略布局,大力拓展粳稻类产品的推广种植和规模化量产。市农科院与隆平高科将共同建设种业研发平台,发挥各自在研发、产业化方面的优势,共同推进杂交粳稻研发平台建设,持续为杂交粳稻市场拓展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支持。

在上海市科技兴农种业项目支持下,上海农科种子种苗有限公司已进行“申优26”的制种和市场开发,2020年上海郊区制种面积近3000亩。不久后,上海市民的餐桌上就会多了“申优26”。而此次成果许可转让后,全国人民也能吃上这一“上海米”。

近年来,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联合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技术交易所等,搭建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集群网络,2020年已完成13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其中包括推动水稻品种“申优26”、蛹虫草品种“沪丰3号”等多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累计交易金额900余万元。(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喀什基本排除疫情扩散可能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28日电10月28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喀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喀什地区疾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