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妈湾跨海通道项目科研成果 为“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提供科技支撑

阳光报 2020-10-26 08:56 大字

近日,2020年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妈湾跨海通道项目“基于精益管理的工厂化绿色建造施工管控理论创新研究与实践”(MWKHTDQTHT(2020)-010)研究完成。据悉,该项成果是由课题组负责人深圳妈湾跨海通道项目经理张志军高级工程师和西北政法大学王静教授共同研究完成,针对制约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的主要问题开展理论技术攻关,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意义。

深圳妈湾跨海通道项目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海底盾构工程项目是公司跨海交通工程施工的里程碑。

项目位于前海合作区西部滨海地区,南起月亮湾大道到妈湾大道交叉口,终于现状西乡大道。在妈湾片区,妈湾跨海通道的建设,将开创深圳市首条大直径盾构海底隧道。项目的盾构段单洞长超过2000米,两台直径为15.53米泥水平衡式盾构机将分别从前海和大铲湾段始发井相向始发,下穿前海湾。

“我们在工程建设中,采用北斗定位、BIM5D、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对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面感知,实时监控和存储速度、时间、里程、所在桩点位置等状态信息,改变传统施工的人工监管、人为放样的施工方式,从而优化桩基施工过程。同时项目还将充分结合院士工作站、劳模工作室等资源优势,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创优奠定基础。”妈湾跨海通道项目负责人张志军说。

自2019年开工建设以来,PHC管桩首件、承台首件、预制立柱首件、立柱吊装首件、盖梁预制首件、钻孔灌注桩首件、盖梁吊装首件、分节立柱吊装首件、分节盖梁吊装首件等重要节点,严格按照工期计划有序完成,确保进度有保证、质量有保障。

本工程采用“基于精益管理的工厂化绿色建造施工管控理论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积极推进“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模式,确保绿色施工有效落实,工地现场减少混凝土浇筑施工,预制拼装率为90%。同时,采用钢管桩免共振液压锤施工、桥梁预制拼装技术之承台无支撑施工、立柱预制拼装施工、立柱分节预制拼装施工、盖梁预制拼装施工等先进技术,攻克施工重难点。

2020年9月30日深圳妈湾跨海通道主体结构正式开始浇筑,监控中心大楼围护结构完工,向共和国71岁生日献礼!公司承建的深圳妈湾跨海通道项目,凭借其服务民生的建设理念、引领城市发展的建设目标及项目部精益求精的建设态度,实现了高效建造、完美履约。项目将进一步聚焦科技引领与品质提升,在项目涉及的多领域开展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在打造优质工程的同时推动行业进步。D

通讯员 王静 文/图

新闻推荐

“宁专家”晋冬枣 农高会上受青睐

宁灶武(左)向参会者介绍“宁专家”晋冬枣的有关情况。全媒体记者王海明10月22日,在第27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实用技术馆BN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