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周文:粉碎美军不可战胜神话

淮河早报 2020-10-24 08:43 大字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发出后,我随即自愿报名参军。中国人民当时打败日寇才五年,还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决不允许美帝国主义重来,绝不再做亡国奴。”家住山水居小区的市原人武部副部长周文回忆说。

1933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富裕县的周文,报名参军时17岁。经过新兵营紧张热烈的战前训练,1951年1月某日晚,他和战友们在夜幕中静悄悄地通过鸭绿江大桥。

“在朝鲜,行军路的两旁弹坑密布,残垣断壁、一片废墟的情景随处可见,有的地方还在着火冒烟。”周文说,敌人的夜航机不时在上空盘旋,嗡嗡作响,投下照明弹、炸弹,连带机关枪扫射。同志们的心情随之紧张起来,真正意识到已经进入朝鲜战场。

朝鲜北部山高雪厚,天地严寒,部队日宿夜行,大路结冰很滑,人常跌倒;小路林深路窄,雪深过膝,坑坑洼洼,掉进深坑里要挣扎很长时间才能爬上来,攀登悬崖峭壁更是困难。徒步行军20多天后,部队到达尹兴里,补充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27军81师241团侦察通信连。

“几天后,第五次战役打响,在太阳落山前,部队向敌人发起进攻,突破敌人前沿阵地,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拦阻射击。天明后,又冒着大批敌机的轮番轰炸扫射,前仆后继,以排山倒海之势,继续勇猛地向前推进。”周文告诉记者,溃散的李承晚伪军拼命奔逃,跑不动就把枪一扔,钢盔一摘,蹲或趴在地上不动。我军战士押着成群的俘虏一批接一批地送向后方。敌人丢下的武器、弹药及雨衣、毛毯等装备物资到处可见。据通报,这天追击逃敌240里,打垮李伪军2个师,歼敌4000余人。

为了不给敌人喘息的时间,接下来的几天,部队连续不停地追击敌人,难得有片刻休息,有时稍一停下战士就睡着了。有时一天不知翻过多少山,涉过多少水,两腿酸软,浑身无力,用很大力气才爬上山顶。向远处一望,前面好像没有大山了,很高兴。谁知下了这山才没多久,接着又是五座大山,虽举步艰难也爬过去了。后来周文想:“当时哪来那么大的劲呢?可能就是坚强的革命毅力和过硬的战斗作风的具体表现吧!”

周文是一名通信兵,接电话线是主要任务。而团总机即使开设在比较隐蔽的地形上,也多次遭敌人间歇性排炮的袭击。通往团前方指挥所及所属营、连电话时通时断。为修复电话线,一些战友出了坑道就没能再回来,维修线路任务也越来越艰巨。看守总机留排长、班长和一名战士。副排长带领周文和另一名战士去查通电话线路。在三里多路地段上要通过多道敌人炮火封锁线。三人往返奔跑一夜,用完约800米电话线,接通三次。

为了保障部队通信畅通,周文强忍身上多处疥疮带来的疼痛,他的衣服常被脓血粘在皮肤上来不及处理。当时,周文腋下淋巴肿大,十分疼痛,依然每天坚持和战友们穿梭在阵地前沿。

1952年5月,通信连接到命令去元山修筑坑道,任务是用装卸汽车搬运被覆坑道的圆木。大家白天睡觉,夜间出车搬运。沿途山高、路窄、坡大、拐弯多,多处路段陡峭,时有险情发生。开车灯行驶常遭敌机轰炸扫射,不开车灯行驶慢完不成任务,心情紧张压力大,只有努力争取缩短装卸时间。几个月劳动下来,衣磨破、肩红肿、手常被碰伤,但谁也不觉得艰苦。

周文在朝鲜战场两次荣立三等功。他却总是谦虚地说自己是通信兵,和那些冲锋陷阵的战士们相比算不了什么。他告诉记者,“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战争,粉碎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国威、军威,振奋了民族精神。这激励着我们自强不息,不断地奋勇向前。”

本报记者 张昌涛 李舒韵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1.2亿人受惠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全面完成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23日在人社部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调整退休人员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