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慢煮生活出真味 □付振双

淮河晨刊 2020-10-23 09:00 大字

一样的“汪文”,不同的选本,在这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里,永未泯灭雍容与华贵。它像一道桥梁,联系你我,风雨无阻,岁月不隔;也像一束光,照亮一个人的身与心。

在汪曾祺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的时候,纪念散文集《慢煮生活》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由于都是汪氏所作,书不是新瓶装新酒,却也不是新瓶稀里糊涂地装着旧酒,而了无新意。所谓经典文字,应该是很长时期被人喜爱,被人阅读,并常读常新的吧。如果以此为标准,汪曾祺的作品,必在此列。他的光辉,藏在心里,映照在文字中,至今连文字都有余温。

余温来处,首先在于“慢”。在他这里,花花草草、鸟兽虫鱼皆可赏,但不可操之过急。且看《葡萄月令》,写葡萄,介绍它一年之中的种植、培育、采摘、贮藏,从一月写到十二月,像记流水账般。

第二遍读,一月里下大雪,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二月里吹春风,葡萄出窖绽芽苞;三月里葡萄上架,拼命喝水,使劲抽条长叶子……在经历浇水、喷药、打条、掐须后,八月葡萄“著色”,果子长得很快,然后下架。接着,修剪葡萄藤,到入冬时,葡萄入窖。表面流水账,实则勾勒了各月的葡萄画卷,连接在一起,也就成了葡萄的一生。那么有时序性,一环扣一环,什么程序也不能乱。实在感叹老先生的细心,观察入微,文字非一般耐心和兴致者所能为。

他的“情”,是慢慢道来,不慌不忙,所以我们听得也要不急不躁,甚至舍得花更多功夫去品,去悟。以美食来说,他浸润在美食中的光华,非有阅历和经验积累不可,或者干脆少不了亲身实践。

他对美食的爱,渴求,绝不是清代才子袁枚式的浅尝辄止,道听途说,所以虽无后者的《随园食单》那样的整本美食著作,但每有吃事写出,都飘着香味,直馋人到口水下来。他对菜偶有妙思,即刻付诸行动,为此还真创作出不少让人称赞的菜品,像塞馅儿回锅油条。油条两股拆开,切成寸半长的小段,加入经调制的肉馅,再逐段下油锅炸至油条挺硬,肉馅已熟,捞出装盘。味道怎么样?用他的话说,“此菜嚼之酥脆,油条中有矾,略有涩味,比炸春卷味道好。”

临了,他还不忘调侃一下,说“这道菜是本人首创,为任何菜谱所不载。很多菜都是馋人瞎捉摸出来的”。馋人知道菜为什么馋人,怎样做馋人,一经馋人捉摸,菜往往会被做得更加馋人。读来好笑,想来竟别有深意。坐在饭桌旁,便是小酒一口接一口,表情再沉醉,菜终究是个变数,主动权操在别人手中,不如攥在自己手中实在。

汪曾祺作品的余温,还在于“煮”。生活是不温不火的主儿,待谁都一样,有看似的宽容,也有难以理解的苛刻。想要得到生活的味道,便要先把生活“煮”上一番。煮,不是瞎折腾,瞎胡闹,是有板有眼,老老实实地受享一遍。譬如朋友,从无交集,并不共事,熟识也会成为路人;亦如美味,“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美自会产生。

《慢煮生活》分为五章,分别是一花一叶皆有情;一茶一饭过一生;生活,是很好玩的;万水千山走遍;花枝一束故人香。细细读下去,越来越觉得这是一杯白开水,干净,解渴,受众性广,别有风味。慢煮生活,生活百味来,味味入人心。

某一刻,我彷佛听到了一声喊——吃饭啦!汪曾祺先生的儿子汪朗曾说,父亲是家里的大厨,这一声喊,就唤醒了他的童年。我想,一样的呐喊,对我们来说,唤醒的将是一颗平常心,烟火气。

新闻推荐

强化监督防风险

近日,太平镇为了吸取山西台骀山景区冰灯雪雕馆火灾事件教训,把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作为工作重点,发挥纪检监督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