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登高食菊度重阳

老年生活报 2020-10-23 08:28 大字

[摘要]夏天夜语

中秋刚过,重阳又到。如果说中秋是一个团圆节的话,那么重阳就是个健康节。它的许多习俗,都与健康有关。

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是登高。这一习俗,在汉代就已经流行。据中国最早的古都志《长安志》介绍,汉代京都长安郊外有一座高台,每到重阳节这天,京内士庶便纷纷登上这高台,极目远望,游玩赏景。至唐代,人们登高的地方又改在长安东南的乐游原。此后,重阳登高的地点更加广泛,可以到郊外登山,也可以在城内爬楼登塔。如明代皇帝与皇亲们重阳登高的地方有御苑的万岁山、兔儿山和旋磨台,清代皇帝有时在禁苑登高,有时去香山登高,有时还会策马攀登塞外诸山……不管在哪里登高,都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健身运动。

除了登高,重阳节另一重要习俗是食菊。

独立寒秋的菊花,在古代仙道方家眼中是 “延寿客”“不老草”。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将菊花列为“上品”。而食菊的方式,主要有饮菊花酒、食菊花糕等。

菊花酒是菊花杂和黍米酿成,味道香美醇厚,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重阳节饮菊花酒,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延及明清,都深为人们所喜爱。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饮菊华酒,令人长寿。”晋人王韶之的 《太清记》上也说:“九月九日采菊花与茯苓、松脂(泡酒),久服之令人不老。 ”说饮菊花酒能使人长生不老,未免有些夸大。但它确有清热解毒、明目祛风、平肝疏肺的功效,所以明代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菊花酒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的疗效。

菊花糕是重阳糕的一种,重阳节食菊花糕的习俗始于魏晋,最早有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之意,之后才有了登高食糕、取其“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唐宋时吃重阳糕的习俗更加盛行。据记载,唐代女皇武则天曾命宫女采集百花和米捣碎,蒸制花糕,赏赐给众臣享用。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曾这样记载京城临安 (杭州)的重九之俗:“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插小彩旗,名曰‘重阳糕’。 ”到了明清,重阳糕简单了许多,只是普通麦面做饼,点缀枣栗,称之“花糕”。

民俗是古人生活的缩影,有一些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比如,重阳佳日,携好友三五,登高望远,观景揽胜,诗酒唱酬……不也是一件有益身心健康的赏心乐事吗?

文/戴永夏

新闻推荐

蒙古国3万只“捐赠羊”来了

10月22日,载羊货车驶入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无人机照片)。蒙古国为支持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捐赠的3万只羊来了。22日11时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