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助老”成敬老新风
[摘要]聚焦数字时代老年人“新困境”
10月25日(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近日来,全国各地“敬老月”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引人注意的是,今年各地启动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努力消除老年人面临的“数字困境”。
近两亿老人“玩不转”网络
陕西西安市80岁的卢先生,子女都在外地。他不会使用微信,虽然学会了扫码支付,但眼睛不好,扫码时老扫不上。有时候去超市、药店,有营业员帮忙扫码还好,但看病就实在是太困难了。 “不会预约挂号,就是在窗口排队,站得腿疼,专家号基本挂不上。 ”
卢先生并非个案。据媒体报道,在医院、银行、地铁、超市等其他生活场景,同样不乏老年人面临扫不了码、付不了钱等窘境。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5亿,其中接触过网络的只有6056万人,也就是说,有近两亿老人尚未“触网”。
智能服务为老年人“留扇窗”
如何缩小信息时代给老年人带来的“数字鸿沟”?《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2020年全国 “敬老月”活动的通知》提出,各地要动员家庭成员、社区服务人员、志愿服务组织、老年大学等对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使用培训;鼓励相关企业加强产品研发,设计老年关怀版、一键进入的简约操作程序和便捷阅览界面等。
事实上,一些地方的政务部门最近也在采取措施推进“智慧助老”。浙江杭州开通了“市民卡+健康码”系统,市民在给家里的老人代办申领健康码之后,后者只需刷一下市民卡,即可显示健康码状态。广东省的“粤康码”不仅可以由家人代为出示,也可以为老人保存、打印离线图片,和线上“粤康码”具有同等效力。
“智慧助老”行动也有其他部委的“配合”。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明确聚焦老年人、残疾人、偏远地区居民、文化差异人群等信息无障碍重点受益群体,提出到2025年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息无障碍产品服务体系和标准体系,使各类社会群体都能平等方便地获取、使用信息。
从入门到精通并不难
天生对新技术有隔阂感的老年人,真是学不会吗?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侠并不认同。他曾经研究过60岁以上老人的学习能力,结果显示,老年人并非学不会,更多是记不住。
上海宝山区高境镇针对社区老人的智能手机使用培训也证明了这一点。2014年至今,高境镇的这一公益项目已培训老年人3500人次。通过每周一次、每次2—3小时、连续4—5个月的培训,80%以上的老年人实现了从入门到精通。通过智能手机使用培训,上海市宝山区87岁的居民仇家桢和他82岁的妻子学会了在线买菜、视频通话。每每当快递小哥把新鲜蔬菜送到家门口,远在海外的亲朋在视频电话中嘘寒问暖时,独自居住的老两口感叹:“没想到我们也能享受到科技的便利。 ”本报综合
新闻推荐
新华社深圳10月22日电(记者孙飞印朋)22日,在深圳举行的广州深圳“双城联动”论坛上,广州、深圳相关部门签署了科技创新、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