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除了变质酸汤子,这些常见食物也可能成“杀手”

农村大众报 2020-10-22 14:35 大字

最近,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竟夺去了黑龙江省鸡东县9人性命。很多常见食物其实也会像变质的“酸汤子”一样,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致命危险,可很多人却并不知道。

这10种食物也得小心

有些毒素很“抗造”

日常生活中,食物中毒现象屡见不鲜。比如保存不当、过期变质的食物,很多人怕浪费,以为加热一下就能杀死细菌,照吃不误,结果酿成大祸,追悔莫及。以下这些食物,千万可得注意了:

1、发红的甘蔗

如果看到甘蔗里有红色丝状物,证明已经霉变。霉变甘蔗会产生强烈的嗜神经毒素“3—硝基丙酸”,严重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可能丧失生活能力。

2、野生蘑菇

公众无法自行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目前也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毒蘑菇所含的毒性物质非常稳定,不仅耐高温、耐干燥,还耐酸碱,易溶于水,一般的烹调方法难以破坏其活性结构。

3、发芽的土豆

发芽或者表皮颜色变青的土豆中,含有龙葵碱,食用后对胃肠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对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严重的还危及生命。

4、腐烂的生姜

腐烂的生姜会产生黄樟素,是一种致癌物质,可诱发肝癌、食道癌。

5、加热后出现絮状物的牛奶

牛奶出现絮状物的原因之一,是牛奶中残留的微生物增殖导致牛奶的酸度发生变化,进一步破坏了牛奶的稳定性。所以,加热后有絮状物的牛奶不建议饮用。

6、表面发黏的豆腐

豆腐和肉一样,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材,容易在通风不良和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滋生细菌,而变得黏黏的。居家环境里,有害杂菌多,有些会产生毒素附着在豆腐表面,用热水冲洗也不能保证完全洗掉。因此,发黏的豆腐不建议食用。

7、颜色变深、表面发黏、弹性变差、有异味的肉类

新鲜的肉表面有光泽,颜色均匀;外表微干或湿润,切面稍潮湿,用手摸有油质感,但不发黏;质地紧密且富有弹性,用手指按压凹陷后会立即复原;闻起来只有正常的肉味,无异味;煮熟后肉汤透明,汤表面聚集大量油滴。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说明肉类已经变质。

8、烤焦的鱼、肉

鱼、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加热超过200摄氏度后会产生致癌物——杂环胺。杂环胺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和致基因突变作用。变焦的鱼、肉类食品,不仅含有大量杂环胺,同时还有苯并芘、丙烯酰胺等其他致癌物,不宜食用。

9、发霉发苦的瓜子、花生等

当发现花生、瓜子、榛子、松仁等果仁轻微变黄甚至发黑、味苦,皱皮变色,表面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时,应该丢弃。黄曲霉素等致癌物可能已经在其中生长。

10、“胖听”“漏听”的罐头

当水果罐头被微生物污染,失去食用价值时,经常会产生“胖听”现象,即罐头的底和盖的铁皮中心部分凸起。而密封失灵的“漏听”罐头,在运输过程中空气会进入,极易酸败变质。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从采购到餐桌,一步都不能马虎

如何预防类似惨剧再次发生?这里有几招——

1、选用新鲜安全的食材。

生活中不要购买没有保障的三无食品、过期食品,要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

2、注意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

食物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加工过程中要注意洗手、生熟分开等规范操作。一些食物如果没有完全煮熟的话会有一定毒性,在烹饪的时候最好煮久一些。

3、注意食品储存过程中的卫生。

尽量不要吃剩菜。从冷冻室里拿出来的生鱼、生肉等,最好用冷藏化冻方法,别在室温下久放,并需及时烹调。

(来源:《中国妇女报》)

新闻推荐

两河流域来的麦类、美洲传来的土豆…… 驯化作物的扩散影响着数千年文明发展全球作物大交换:探源东西方文明“架桥者”

□周新郢作物的全球化是指栽培作物从其起源中心向全球传播、交换、发展、演化的过程。驯化作物经历了数千世代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