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调解劳动争议,让职工维权提速增效
据10月20日《工人日报》报道,浙江宁波市北仑区总工会牵头打造了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劳动争议调解职能予以集中,实现工会与人社、法院,在人员、机制、信息等方面的融合共享,随时沟通配合,让职工维权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极大地方便了职工维权。
只需跑一次,只需跑一地——这是近年来各地政务服务改革中最常见的提法和操作,也是政务服务提质提速的关键着力点。宁波市北仑区总工会在牵头打造的劳动争议联合调解机制中,通过整合各部门的劳动维权职能和资源,科学设计维权流程,明确分配维权责任,让劳动争议调解跟上了政务服务改革的快节奏,值得点赞。
客观而言,不少劳动者的法律知识、维权能力有限,且异地维权的情况比较普遍,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该找哪些部门、哪些人反映情况和诉求。同时,在传统的劳动维权模式中,相关部门往往分散在不同区域,各管一摊或者各管一段,缺乏系统性的沟通、共享和协作机制,若再遇到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踢皮球,劳动者维权则极有可能陷入漫长的周期,耗费诸多时间和成本,加重精神负担。也因而,不少劳动者一想到维权就犯难、发怵,甚至有了放弃维权的想法。
报道中提及的做法,实现了工会、法院、人社三位一体,集中办公、关口前置,捋顺了维权责任关系,化解了维权机构分散的问题,形成了“调解——仲裁——诉讼”的工作闭环,让维权、调解、仲裁、诉讼衔接配合。这种联合调解维权模式有效简化了维权程序,实现了维权“多道合一,弯道取直”,提升了维权的效率和质量,也降低了职工维权的成本和负担。
有数据显示,宁波市北仑区开展劳动争议联合调解工作以来,累计接待职工21746批次、28048人次,立案调解6598件,成功调解5856件,调解成功率达88.8%,涉案金额9400余万元。很多维权职工都成了“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的受益者、见证者。
调解劳动争议“一次一地模式”优化了维权环境,营造了良好的维权氛围,对劳动者而言是一种维权底气和帮助,对用人单位而言则是一种倒逼,有助于督促其增强法律意识,规范用工行为,维护职工权益。
目前,调解劳动争议“一次一地模式”在宁波北仑区已经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可谓趟出了劳动维权机制换档升级、提速提质的新路径,这为其他地方的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的样本。希望更多地方也能够在结合本地实际的情况下,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从职工权益出发,总结经验,互相借鉴,履职创新,共同为促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和谐共荣保驾护航。
新闻推荐
“合肥版”远程异地评标规程试点完成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速”
本报讯为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优质资源共享,实现跨省市一体化发展,近日,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探索城市合作新机制,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