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人脸识别被滥用,需依法推进科技向善

山东商报 2020-10-20 09:38 大字

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需依法推进科技向善。首先,应尽快推进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为个人信息提供系统性、体系化的保护。通过建立个人信息的合理使用制度、侵害补偿和惩罚机制,设置监督机构等方式,为个人信息织一道“防护网”。同时,应对公民个人信息的采集、使用和保密等问题制定详细规定。在信息采集的源头方面,对采集主体设定门槛,规定必须在事先履行核准和登记程序等。

13日,小蛮腰科技大会在广州开幕。在“后疫情时代的大数据应用与隐私保护”分论坛上,南方都市报人工智能伦理课题组和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了《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报告》显示,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三成受访者表示已因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隐私或财产损失。(10月19日《科技日报》)

此前据媒体报道,疫情之下,一些科技公司纷纷研发出针对戴口罩场景下的人脸识别技术,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减少了摘口罩带来的病毒感染风险。然而,大数据应用带来了机遇与便利,也带来了用户对自身隐私安全的担忧。特别是,如今连进小区、取厕纸都要“刷脸”,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势必会造成数据泄露。前不久,几十万张戴着口罩的脸部照片在网上热卖,并有可能被非法利用,这显然让人们更加忧虑。

据《2019全国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统计报告》显示,37.4%的网民认为网络个人信息泄露非常多和比较多,58.75%的公众网民表示曾遇到个人信息被侵犯。另据《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显示,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三成受访者表示已因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隐私或财产损失。比如,在一些地方,进小区、取厕纸都要“刷脸”,存在过度采集公民个人信息之嫌。可见,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不仅是科技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今年6月,因为被强制要求采用“刷脸”方式入园,动物园年卡办理者郭兵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以服务合同违约为由,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法庭。这起原本普通的民事案件,因为涉及是否过度采集公民生物特征信息等话题,引发广泛关注。这一被舆论称为“刷脸第一案”的案件,折射公民隐私保护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法院的判决结果,将直接影响人们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态度;同时,也将推动平台、机构进一步厘清收集信息的边界。

换言之,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需依法推进科技向善。首先,应尽快推进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为个人信息提供系统性、体系化的保护。通过建立个人信息的合理使用制度、侵害补偿和惩罚机制,设置监督机构等方式,为个人信息织一道“防护网”。同时,应对公民个人信息的采集、使用和保密等问题制定详细规定。在信息采集的源头方面,对采集主体设定门槛,规定必须在事先履行核准和登记程序等。

特别是,应通过更多案例,推动数字产业规范发展和个人数据保护立法工作,兼顾个人数据保护、创新、效率和安全几个价值目标;在保护个人权利的同时,激励社会更好地沉淀和使用数据。比如,可以对“个人数据”加以分类,以敏感或不敏感为标准,集中力量对敏感个人数据加以保护,对不敏感个人数据,则侧重流通利用;也可以导入“风险”理念,根据个人数据的性质、使用场景以及产生的风险,来限定用户同意的范围和数据二次利用的风险管理机制。◎汪昌莲

新闻推荐

首犯被判25年! 吉林长春“刘立军涉黑案”一审宣判

新华社长春10月19日电19日,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刘立军等23名被告人涉黑案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刘立军犯组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