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回忆建设深圳大亚湾核电站的点点滴滴,有初次尝试的困惑、迷茫,有“不被看好”却“更要干好”的信念、敢闯敢拼的勇气和“干成事”的决心,而这也是一代深圳人的真实写照

安徽工人日报 2020-10-20 03:14 大字

1986年,王成(右)与日本专家在大亚湾核电站项目部讨论技术问题。受访者供图

王成形容1985年到1987年在大亚湾度过的那3年是一段“开眼看世界”的时光。当时他是全国第一个规模最大的核电站——深圳大亚湾核电站的一名安装工。

“那是我首次与国外专家一起工作,首次接触到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以及他们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态度。当时吊装核岛封顶的设备是从法国运来的500吨汽车吊,号称是法国的‘独生子’,如今这样的庞然大物已不足为奇了。那时核岛的规范是英国的,设备是法国的,而如今中国已经能够完全自主建造自己的核电站了!”王成说。

如今的他,是中建二局华东公司项目党支部书记。

攻克设备调试“竞争冒险”

当盼望已久的全自动搅拌站终于从日本运到深圳大亚湾核电站施工现场,王成先认真“观赏”了好久。当时,国内的搅拌设备控制精度低,搅拌方量小,还经常出现故障,而漂洋过海运过来的这台设备则是当时最先进的全自动搅拌设备,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且控制线路十分复杂。

“怎么用”成为摆在王成和同事们眼前的一大难题。当时日本厂家的技术人员还没来,而工期又不容耽搁,大家只好先摸着石头过河。于是,由王成和几名电工师傅组成的“先行队”便开始了整套设备的现场安装探索。

经过5天夜以继日的安装,王成和同事们终于啃下安装任务,接下来便是设备调试。看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日本电气符号和半英半日的注释,王成和同事们倍感压力,只能一个个按钮地尝试摸索。

功夫不负苦心人,整个设备10多台电机、20多个压力传感器、几十个接触器、上百个继电器在没有“师父领进门”的前提下,竟然顺利完成调试,开始了最后的联动试车。这时,出现了一个怪现象,用行业内的专门名词叫“竞争冒险”,这是一种电气设计人员在图纸设计时无法察觉只有在调试时才会偶尔出现的电气误动作,一般是由于设备出厂时没有经过联动调试造成。

第二天,日本厂家技术人员小野赶到了现场,王成将这一问题告诉了他。为了找到“症结”所在,他们尝试修改了料斗提升控制线路,终于成功化解了“竞争冒险”难题。

引进一台“宝贝”不容易,除了会用,还要会保养。为了让设备用得更久一点,王成坚持每个星期都将主要接触器的接触点拆下来,用细砂纸抛光,对容易受到机械振动而松弛的接线螺丝进行反复紧固,大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抄电表”引来刮目相看

1987年初到深圳大亚湾核电站,电气部负责人是一位来自日本的电气专家梅田。他交代给王成的第一件事就是每天把施工现场所有的电表数抄一遍。

一天,梅田指着王成上交的电表数据,问为什么要把电表读数乘上一个互感器倍数?所谓互感器,就是一个将高电压变成低电压、大电流变成小电流,用于量测或保护系统的装置。王成把专业技术用流利的英语术语解释给他听,但梅田还是不能接受。

急中生智,王成开车拉上他到了预制场,指着眼前的一台行车说:“这台行车的吊钩电机是11Kw,行走电机是2X2.2Kw,小车电机是3Kw,所以总功率是18.4Kw。如果按照一天工作5个小时,一天的耗电量应该是92度,如果不乘互感器显示的倍数,我们得到的电表数据只有9,怎么可能呢?”

梅田想了想,不再作声。回到办公室后,梅田再次问道:“是不是中国没有直读式电表?”王成说,“当然有了,通常25A以下的都使用直读式电表,那样比较经济。”

这次“考问”,也让梅田对中国技术人员有了全新的认识。

回忆建设深圳大亚湾核电站的点点滴滴,有初次尝试的困惑、迷茫,有“不被看好”却“更要干好”的信念、敢闯敢拼的勇气和“干成事”的决心,而这也是一代深圳人的真实写照。

新闻推荐

哈雷彗星的“礼物”猎户座流星雨 10月21日迎来极大

新华社天津10月19日电(记者周润健)天文专家介绍,10月21日,哈雷彗星的“礼物”猎户座流星雨将迎来极大,扮靓天宇。作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