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9人聚餐8人中毒死亡,元凶竟是它又是米酵菌酸,它到底有多“毒”?该如何预防?

济南时报 2020-10-17 14:02 大字

近日,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引发关注。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某社区居民王某及其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后,引发食物中毒。截至目前,中毒的9人中,死亡人数上升至8人!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100℃的开水也烫不死米酵菌酸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食物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制作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这些食品的制作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

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泡发木耳、银耳的容器要干净

米酵菌酸中毒虽少但也有发生。过去两年曾报道过两起米酵菌酸中毒事件,患者均是吃了泡发时间过长的黑木耳而致病。

浙江省疾控中心曾经做过实验,在保持良好卫生环境的情况下,黑木耳浸泡过程中很难产生米酵菌酸毒素,推断黑木耳之所以会产生米酵菌酸,与特定外部环境有关。比如,浸泡时周边同时存在过期变质的食物,或浸泡容器未洗涤干净而留有食物残渣,而变质和残留的食物会成为米酵菌酸形成的温床。

该如何正确处理黑木耳?这些建议可以收藏:

1.每次只短时间浸泡当餐食用量的黑木耳,不食用浸泡过夜的黑木耳。

2.黑木耳浸泡后如发现有异味或手摸感觉有黏液产生,请立即丢弃,不可食用。

3.保持良好的厨房卫生环境,不留剩饭剩菜,及时洗净餐具,不留食物残渣。

(综合潇湘晨报,中国江苏网)

新闻推荐

“吃了再点,不够再说”

□张伟昊一点带动一片,一人带动多人,共同传承好咱们的好传统现在,和朋友在外就餐,点菜时候,这句话开始流行起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