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历史的心情(下)

都市女报 2020-10-14 14:05 大字

牛叔爱读书,更爱分享,乐于为家长和孩子推荐好书,无书可读时,看牛叔牛书。

看历史讲历史为什么要说到“中庸”,特别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庸之道”?一是避免走极端,非黑即白的话要思量着说;二是“黑”和“白”之间也不一定就是“灰”,可能还有其他颜色。历史是多彩的,如果仅以我们现在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评判,去界定和反映历史,就往往丧失了它原有的模样和精彩。

想起在上中学的时候,史学界最先引起争论的是岳飞——南宋绍兴五年,岳飞出师洞庭平定杨幺起义——从民族英雄到“血腥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一大污点浸染到岳武穆身上。这一争论的高点是不少“有识之士”强烈要求在历史教科书里删除“岳飞”。以此发端,不少历史人物由黑转白、由白转黑,“曾剃头”变成“文正公”(曾国藩)、“卖国贼”成了“忍辱负重”(李鸿章)……诸如此类,越积越多。果真如此吗?

先说岳飞的“污点”。史载“除杨幺就戮外,招到黄佐、周伦等众二十余万……获贼舟凡千余,鄂渚水军之盛,遂为沿江之冠”。直到二十年后宋军抗击完颜亮入侵的采石之战时,“车船犹在,颇有功云”。再有,岳飞镇压杨幺对湘湖一带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起了重大作用。“湖北平,(岳飞)即募民营田,给以牛种,假之口食,分任官吏,责其成功。又为屯田之法,便戍征兵战之暇,尽力南亩。行之二、三年,省漕运之半。”洞庭湖畔人民“安居乐业,繁伙熙熙”。

呵呵,是不是又翻转了?孩子有段时间爱看《法医秦明》一类的书,问怎样才能判定一个人有罪?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了个简单的要素解释:动机、行为和后果,关键还要看证据链条。对法律研究不深,事情远非这么简单。不过套在历史的评说上,倒可以用一用。尤其要放在历史的大环境和当时的小环境上,看一看那些人那些事,不揣测不先扣帽子,不要在四个要素中只选取一两个就下定论,应该是相对合理的办法。前面说到黄仁宇先生的著作,用技术的手段去解释历史的轨迹,确实打开了我的思路,也有启蒙的意义,但只凭“技术”去衡量古人,也只能听到古人的苦笑吧。

不仅是所谓的史实,即便是描述史实的人,也不见得被所有人理解。引用钱穆先生关于中庸的说法,来自他的《中华文化十二讲》。对先生的文史功底只能高山仰止,但其中对于现当代政治的见解,又觉得哭笑不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黄仁宇先生就备受争议,甚至一度成了史学界的公敌,乃

至先生说出“我一生经历过中外各阶层的生活,不论是治世乱世,无所不闻,无所不见。现在我个人要做的事都已做了,可一死而无憾”这样的话。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圣人的无奈,不也是处在历史中所有人的无奈吗?

家长给孩子讲历史的时候,除非大是大非的问题,如果轻易给那些人那些事加个框,孩子的思维无疑也会加个框。我想这不利于他们用科学的方法论去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这也不是宣扬“存在即合理”,而是告诉他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历史虽然不是一直美好,但也不至于很糟糕。淘宝扫码购书

新闻推荐

“我要走到观众中去,亲吻每个人” 特朗普恢复竞选活动重申“免疫”;福奇“泼冷水”,提醒严防新一波疫情

出院仅一周,感染过新冠病毒的美国总统特朗普重新展开竞选活动。当地时间10月12日,在佛罗里达州,面对数千名支持者,他重申自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