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外来干部学方言 亲民也靠“嘴上功夫”

南宁晚报 2020-10-11 05:13 大字

■郭元鹏

“伯伯、婆婆、阿姨、阿姐……大家和基层群众交流时首先要学会怎么称呼,给人的第一感觉会比较有亲切感。”日前,宁波北仑梅山街道首期“红帆飞YOUNG”成长营系列之干部学方言正式开班,来自江梅社区银辉功能型党支部老党员陈永远为梅山街道的“外地”青年干部上了第一堂方言课。(10月10日《宁波日报》)

“学习本土方言太重要了,我受到了很多启发。”去年刚入职梅山的河南“90后”青年干部李龙辉这样说。据悉,这个街道成立了由街道退休老干部、机关中层干部以及村社书记组成的“导师团”,一对一进行结对指导“说方言”,让“外来干部”通过“方言交流”的方式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有网友认为,在推广普通话的今天,说好普通话是公务人员的基本功,“讲方言”与“普通话”推广是背道而驰的。实际上,看待一件事情需要多些角度,我们需要听懂“鼓励外来干部说方言”的言外之意。

我国是一个人口流动比较大的国家,不仅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到外地从事公务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多,“地域属性”“地域分界”渐渐模糊起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公务员考试选拔、军转干部等途径成为“外来干部”。不少“本地群众”习惯于在普通场合交流的时候“使用方言”,尤其是一些年龄大的“当地群众”习惯了方言交流的方式,还有留守老人、留守妇女“说不好普通话”,而一些“外来干部”也是听不懂方言,影响了和“当地群众”的交流能力,影响了工作效率。

“外来干部说方言”的好处很多。一个方面是,能够传承方言文化,“讲好方言”和“说好普通话”不是矛盾体,最起码不能任由方言文化消失;一个方面是,“外来干部说方言”能够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一句方言版的问候,一句方言版的称呼,让群众感受的是温暖和亲情;一个方面是,方言交流,有利于“外来干部”融入“当地群众”之中,是真正的“到群众中去”,本质上是熟悉风土人情,熟悉当地群众生活方式,这样才能更好融入“异地事业”。

新闻推荐

车流动起来、市场热起来、经济活起来 平台大数据里的这个黄金周

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金额“双节”8天破10亿元消费者在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选购商品(10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用户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