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氧”生福地 “硒”游仙境 湖北恩施全域旅游扫描

合肥日报 2020-10-08 00:47 大字

这里奇山异水相融,林海山川呼应;这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这里红色文化、土司文化、民族文化积淀融合,是“歌的海洋,舞的世界”……这里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9月20日~23日,来自全国的百家媒体记者走进武陵山腹地,开展主题为“氧生福地 硒游仙境”的采风活动,感受宣传推介恩施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和产业。

大美景观爽心悦目

恩施州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地理区位独特,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自然景观丰富多彩。惊世大峡谷、灵秀神农溪、震撼腾龙洞、神秘坪坝营、恢宏土司城、古朴鱼木寨、巍然仙佛寺等如明珠般镶嵌在武陵山腹地。

走进奇丽险幽的恩施大峡谷,清风微雨、和煦暖阳、云雾缭绕只是送给游客的常规见面礼。这里更为浓墨重彩的是万米绝壁画廊、千丈飞瀑流芳、百座独峰矗立、十里深壑悠长。“镇谷之宝”一炷香景点,在同类喀斯特地貌中十分罕见,为恩施大峡谷标志性景观。

与恩施大峡谷一道组成腾龙洞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的利川腾龙洞则是另外一番天地。腾龙洞景区集山、水、洞、林于一体,以雄、险、奇、幽、秀驰名中外。该景区主要分为水洞景区和旱洞景区,水洞吸尽了清江水,清江水以不可阻挡之势流下,跌宕汹涌,形成了一道神奇而震撼的地下暗河,世人谓之为卧龙吞江,气势磅礴。

一城阅千年。走进恩施土司城,便走进了恩施的民俗大观园。城内有门楼、廪君祠、九进堂、城墙、百花园等12个景区30余个景点。高耸的土司城门、布局精巧的楼台、镂空雕花的门窗,以及威严庄重的九进堂、古色古香的摆手堂、神秘莫测的白虎堂,都在向人们诉说土家族久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

恩施现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两个5A景区,18个4A景区,4个特色度假区,48个特色乡镇。恩施之美,在于一山一水、一街一路、一草一木皆有观处,从晨光普照,到落日余晖,从城市华灯初上到乡间田野诗意阑珊,从草长莺飞到银装素裹,从自然风光到诗画田园……走进恩施,总有一处让你怦然心动。

“民歌海洋”享誉世界

恩施州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巴文化的发祥地。过去,这里的土苗儿女在山坡上引吭高歌,婉转、高昂的曲调在山间回荡;如今,这里是“民歌海洋”,享誉世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列选25首优秀世界民歌,其中之一《龙船调》,就发源于恩施。《龙船调》中那句“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唱响世界,被人们所熟知。

《龙船调》由利川灯歌《种瓜调》整理改编而成。利川灯歌是利川土家人逢年过节,以彩龙船为道具的民间演唱形式。它发轫于清初,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曲调时而婉转动人,时而铿锵有力,歌词朗朗上口,让人忍俊不禁。

土苗儿女对于爱情的直爽同样体现于民歌《黄四姐》的歌词中。它以喜花鼓的明快节奏和生动欢乐的情爱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互相爱慕追求、馈赠定情信物的情节,从侧面反映土家人倡导自由恋爱的态度,被誉为中国民歌中“一朵永开不败的鲜花”。

风情万种的恩施少数民族儿女,千百年来用民歌传递友善、歌颂爱情,不仅歌声唱响于山水间,如今,更打造出如大型山水实景剧恩施大峡谷《龙船调》和大型乡村音乐剧《黄四姐》等民俗文化表演剧目,给游客带来别样体验。

来到恩施,用心倾听,一定会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养耳体验。

全域旅游脱贫致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恩施州探索建立“景区发展带动、乡村旅游拉动、特色民宿助推、文旅融合引领、养生度假助力”五大旅游扶贫发展模式。全域旅游改变了恩施,民宿旅游改变了恩施“三农”。

恩施市沐抚镇是典型的深山贫困乡镇,路难行、产业弱、收入低。近年来,当地在大峡谷景区出入口和景区的缓冲区建设商铺,采取低廉的租金,引导当地近400人创业,人均年收入超过4.5万元,最高超过20万元;景区用工优先录用当地百姓,带动600余人就业。不仅如此,景区免费让当地百姓在景区内从事特色交通(轿夫、背篓)经营;实景演出近200人的群众演员全部是当地百姓;景区周边发展近200户农家乐,拥有床位3000余张。

位居利川与重庆万州接壤部的利川苏马荡,在土家语中的意思是“老虎喝水的地方”。随着旅游度假区建设的深度推进,宾馆酒店拔地而起,配套产业竞相发展,农民收入逐渐增长,新增家庭餐馆、农家乐、酒店、水果蔬菜批发店、家具建材店近百家。目前,苏马荡旅游度假区提供大批宾馆服务、物业管理、保安、导游等就业岗位,解决当地5000人以上就业,带动周边3万多名村民增收。

“恩施是天然氧吧,年空气优良天数300天以上,境内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2万个以上,被评为全国最适宜洗肺的七大目的地之一。恩施州还是世界硒都,食材有机生态富硒。”恩施州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一直以来,恩施州充分利用良好的高山气候环境和良好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养生度假旅游业,让四海游客来恩施吸氧洗肺、养生度假,催生旅游地产、乡村度假型酒店、农贸等配套产业,实现“建设一个旅游度假区、发展一方产业”的目标。

·本报记者华新红·

新闻推荐

亩产超450公斤 新疆大豆创全国纪录

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种植的大豆。天山网图日前,在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国家大豆产业体系石河子综合试验站大豆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