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边界观及“狼外婆”做法
印度独立以来,边界政策扑朔迷离,令人费解,一边高举“反殖民主义”大旗,一边殖民者做派,奉行“前进边界”政策,蚕食邻国领土,干涉邻国内政,控制邻国外交,从而导致印度与邻国矛盾重重,边界争议持久难解。莫迪政府更是如此,近几年边界政策,可谓步步惊心,举世瞩目。2017年蓄意制造洞朗对峙;2018年幕后推动印控克区政府解体、筹备“克区”牌;2019年单边废除克区特殊地位,打出“克区”牌;2020年又企图通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来蚕食邻国领土,造成多个地段发生边境对峙。全球化的当今,莫迪政府不聚焦发展经济,反而大刀阔斧砍向边疆,令人不禁想问:印度边界政策为何如此?
一、印度边界观的由来
印度边界观来源于英属印度时期的“科学边疆”战略。此战略是19世纪英属印度的领土扩张战略,即拟以侵占别国领土为基础,将当时的印度边界从沿兴都库什山、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山脚下一线,向外前移至战略或军事上“科学”保护印度的地方,由此结合英国“分而治之”统治印度的特点,形成“行政边界”“防御边界”和“战略边界”三道保护印度的防线,美其名曰“科学边疆”战略。
此战略出台有一定背景。19世纪拿破仑战争之后,伦敦计划以印度殖民地为基础向外进行英帝国扩张,随之,英国东印度公司大举在印度次大陆进行扩张,将其势力范围扩张至西部、北部山区山脚下一线,成为印度事务主导者。与此同时,英俄大角逐。在此背景下,英殖民者出台上述战略构想,计划以此与其海上保护印度的举措相结合,从而海、陆两方面牢牢地将印度殖民地保护起来,进而以印度为基地进行亚洲和非洲扩张,最终建立起以英属印度帝国(British Raj)为中心的大英帝国。此战略鼓吹者和支持者有印度总督达尔豪瑞勋爵(Lord Dalhousie)、坎贝尔议员(Sir G. Campbell, M.P.)和寇松总督等。
此战略核心内容是建立上述保护印度的三道防线,以尽可能地延长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英殖民者知道,这是侵占别国的领土来构建印度新边界,势必遭到强烈反对,遂“只做不说”,悄然推进。在此过程中,为掩人耳目,英国成立皇家地理协会,英属印度启动“大三角勘察(Great Trigonometrical Survey)”项目,以“科学考察”为名勘察地形。因而在其长达百年的推进过程中,外界常见其侵略行径,如入侵阿富汗、炮制“麦克马洪线”等,却不解此战略内幕。直至近年来,随着相关原始档案解密,这一被英印蓄意掩藏已久的领土扩张战略才浮出水面。
英属印度大致分三地段来推进此战略,分别是印度西北边境、克什米尔和印度东北边境。在此过程中,英殖民者通过签约捆绑、武力侵略、“智取马蜂窝”、“三步法”捏合、阴谋召开西姆拉会议、虚假叙述历史等策略,最终炮制出“杜兰线”等地图边界线,以及控制了阿富汗和诸多喜马拉雅山间小国的外交权,从而形成保护印度的三道防线,即“行政边界”在沿兴都库什山、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山脚下一带;“防御边界”在英殖民者臆造的地图边界线一带;“战略边界”在阿富汗等保护印度的附属国或缓冲区的外侧边界一带。由此层层将俄国等敌人阻挡在印度之外,实现其牢牢保护住印度殖民地,进而以印度为中心扩张英帝国的大战略目的。
英殖民者无视亚洲国家存在传统习惯线的客观事实,仅按照自身战略需求,以侵占别国领土为基础,来强行构建印度新边界,并且“只做不说”,阴谋推进,势必影响深远,埋下诸多祸根,如边界争议、克什米尔归属难解和跨境民族问题等问题。
二、印度独立后完全继承
如上所述,英殖民者无视亚洲国家的利益,仅按照自身殖民利益需求,以掠夺别国领土为基础,来构建此战略,留下无穷祸根,可见这个所谓的印度“科学边疆”战略,其实质不但“伪科学”,而且不合理、不合法和无正义。它只是英殖民者为掠夺别国领土来维护其在印度殖民统治而巧立的名目,是英国殖民主义时代的产物,理应随着亚非拉人民反殖民主义革命的胜利而终结。然而,印巴分治时,印度政府执意要继承此战略遗产,以实现印度“大国梦”,这被英国人内部评价为印度“最为关心领土问题”[①]。
在移交权力谈判中,英国希望印度次大陆在英联邦之内独立,即接受自治领地位,这样印度殖民地的独立不导致英帝国的解体。印度穆斯林联盟则优先考虑“巴基斯坦”建国,只要“巴基斯坦”成立,肯定接受自治领地位。尼赫鲁等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强烈要求民族完全独立,以在国际上做有声有色的大国,因此不愿接受自治领地位。这样,围绕英属印度帝国领土、财产分割等问题,英国与印度两大政党展开激烈博弈,最终三者达成《印巴分治方案》。英国将基于该方案来移交权力,完成撤退印度殖民地。
在制定上述撤退方案时,伦敦考虑到“麦克马洪线”等地图边界线不合法因素,加上印度国大党不甘心接受自治领地位,为避免授人以柄,背负历史骂名,遂在《印巴分治方案》中仅规定英属印度(当时英属印度帝国地图分英属印度、土邦和边境区三部分)的权力移交问题,即英属印度分裂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根本未提土邦和边境争议区的领土归属问题。《印巴分治方案》宣布后,土邦国王向蒙巴顿总督问及土邦归属问题时,蒙巴顿口头回答说:土邦可以基于地理联系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自治领,不许独立。而对于中印边境争议区领土归属问题,英国处理意见可谓一片空白。1947年6月,应英王要求,英国艾德礼首相向议会汇报对印政策时,也未提及涉中印边境领土归属问题[②]。从国际法角度而言,英国这种“模糊处理”策略,使得土邦和边境部落区的领土归属成为“灰色地带”,可有很多种选择。
然而,印度独立后,不考虑上述客观事实及涉事国的利益,执意要完全继承“科学边疆”战略的遗产。不仅如此,印度新政府比英国殖民者更进一步,不但誓要加强落地实控至“防御边界”,即英殖民者臆造的地图上边界线,而且设法加强对喜马拉雅山间小国的控制和势力渗透,企图未来予以兼并,同时另眼盯着“战略边界”,即阿富汗等原保护印度的缓冲区。
三、印度的“狼外婆”做法
试想二战后,在反殖民主义的国际思潮下,印度如何推进落实上述英殖民者蓄意掩藏已久的、不合法的、缺乏国际正义的殖民遗产?且看新德里的“狼外婆”做法。
一是国际层面,高举“反殖民主义”大旗,充当第三世界的“领头羊”,而实际行动上奉行“前进边界”政策,矢志不移去蚕食别国领土,竭力落地实控至英殖民者所地图上勾画的边界线,遂成立“土邦事务部”(Department for Princely States Affairs),出台“印度边疆行政管理”(Indian Frontier Administrative Service)政策等。
二是地区层面,高喊“邻国优先”,扮演南亚国家的“老大哥”,而实际行动上觊觎邻国领土,独立后马上迫使邻国与其签约,借此干涉邻国内政、控制邻国外交和实施“自由边界”(free border)等,企图以“温水煮青蛙”式未来予以吞并。
三是法律层面,最大化声索领土,立场强硬,而实际行动上“做贼心虚”,“小动作”不断,不停以单边立法来强化声索,对争议区进行重组更名和更换地图等。
四是舆论层面,想方设法抢夺国际话语权。一则不管它是否合法,一口咬定这是合法继承的历史遗产。二则“贼喊捉贼”,蓄意抹黑别国侵略扩张,自圆边界立场。三则不停炮制新议题、制造新概念来自圆立场,主导国际话语权。例如,精心制造了西藏“五指”说等。四则歪曲叙述印度史,通过“编故事”等方式自圆立场,误导民众。
结语
综上所述,较之英国殖民者,印度政府显然更具侵略性、扩张性、危险性和欺骗性。因为英殖民者重在纸上作业,地图上臆造,不去落地实控,对现地局势影响不大,相反,印度政府无视客观历史事实及邻国利益,“只做不说”,立场强硬,野心勃勃,其奉行的“前进边界”政策,每“前进”一步,都是以牺牲邻国利益为代价。与此同时,新德里特别善于“伪装”,蓄意歪曲历史事实、炮制虚假故事,主导国际舆论,更有甚者,高举“反殖民主义”大旗充当第三世界的“领头羊”!印度的这种边界政策及做法,无异于“披着羊皮的狼”。
正因为此,人们目睹喜马拉雅山间小国日渐减少,印度边界随之从山脚下抬高至山顶,国际社会并未对其指责与阻止。1950年英国提醒印度:北部邻国在“藏南地区”、尼泊尔、不丹、锡金、乌热地区、克什米尔和坎巨提拥有重要领土及历史利益[③],而今这些国家和地区所剩无几,几乎都被印度占领,这一现象值得反思。
当前,莫迪政府在克区和中印边境故伎重演,前期伪装成“狼外婆”,2019年大选获胜及成功打出“克区”牌后,其“豺狼之心”原形毕露。而今,新德里又通过边境对峙,加大舆论宣传,故意将中国“阿克赛钦”改写为印度的“东拉达克”或“拉达克东部”,以此主导国际话语权,顺势将“阿克赛钦”从历史中“抹去”,值得关注。
[①] To Prime Minister, 12th May, 1947 (Top Secret), PREM 8/553, 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U.K.
[②] “Indian Policy”, presented by the Prime Minister to Parliament by Command of His Majesty, June 1947 (Top secret), PREM 8/541/10, 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U.K.
[③] “Chinese Interests in the States of North - Eastern India”, FO 371/ 84263, Adam Mathew Digital.(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大型活动现场抓获在逃嫌犯的事情时有发生,国庆假期中,一名嫌犯在等候观看钱塘江大潮时被抓。10月6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