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读诗悟养生 赶走“三秋症”

大江晚报 2020-09-26 00:48 大字

秋分后秋意渐浓,秋天向来被称为“多事之秋”,很多人会遭受“三秋症”——秋燥、秋乏、秋愁的困扰,这些在很多古诗词中都有体现。在养生方面,如何做好“秋收”工作,专家分享了一套实用的养生指南。

秋燥

分清类型对症调理

伏尽已多日,炎氛却未清。

晓行听木叶,何树着秋声。

——明·卢龙云《黔岭早行》

诗词解析:秋高气爽,空气干燥,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诗歌中,就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形象的描写。

养生建议:经过酷暑的消耗,不少人觉得身体“被掏空”,经常出现烦躁不安、口干口渴、吃饭不香、失眠健忘、大便秘结、皮肤干燥等不适。这是人体适应季节更迭的常见反应。 此时需要生津健脾、养心安神的糖水调养。

可取苹果3个、银耳半朵、干莲子50克、鲜百合半个、瘦肉500克、蜜枣2个、生姜1小块,全部材料放进汤煲中同煲,每周可饮用2~3次,连续饮用2周左右。该汤清甜可口,性味平和,清虚热却不会克伐脾胃生发之气,养阴生津而无滋腻碍胃之嫌,适合全家老少饮用。(佛山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中医师 冯惠玲)

秋燥也是有“个性”的,要摸清各种“燥脾气”。儿童容易上燥,老人更易下燥。上燥的表现有咳嗽、流鼻血、喉咙干哑等,下燥则表现为便秘、痔疮、大便出血等。对付上燥可用芦根、桑叶等煮水喝。出现下燥时,煎炸、湿热食物要少吃,可多吃些槐花、蜂蜜、香蕉等,通便润肠。入秋后,建议大家平时多点揉迎香穴,可起到清热散风、去燥润肺的作用。按摩时,舌尖抵上腭,将双手中指指尖点于迎香穴,待有酸胀感后,再用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30次。(杭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 何迎春)

秋乏

营养不良者更易犯困

秋老芙蓉一夜霜,月光潋滟荡湖光。

渔翁稳作船头睡,梦入鲛宫自渺茫。——明·唐寅《题画》

诗词解析:入秋后,人常会出现昏昏沉沉、喜欢打瞌睡的现象。在唐寅的诗文中,慵懒的渔翁伴随着皎洁的月光,在船头做起了美梦。

养生建议:秋季经常感觉困乏,可能是身体缺乏营养,比如铁。经过漫长的“苦夏”,不少中老年人因为食欲不振导致营养失衡,轻度的缺铁性贫血表现为容易疲乏、注意力下降、怕冷、抵抗力下降等。因为铁在体内主要作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成分,参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膳食中的铁分为两类,其中红肉和内脏当中的“血红素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

经常呵欠连天的人多是因为脾胃虚弱。这是因为,很多人在夏天贪吃冷食,或经常吹空调,从而使得脾胃受寒,导致脾胃功能下降。这时,可以按摩一些有解乏、养脾功效的穴位,如太白穴。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平时,还可常用山药煲粥喝。为了增强营养,最好在粥里放点肉。(云南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 高雁鸿)

秋愁

“悲秋”就要多抒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杜甫《登高》

诗词解析: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又是将近冬天的时候,凋零的落叶让人生发萧瑟荒凉之感,易感叹。

养生建议:科学证明,秋天的确是一个情绪易波动的季节。临床上,患者在秋季会出现情绪低落、睡眠增多、体重增加等症状,这与典型抑郁发作时表现为睡眠减少、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并不相同。

情绪低落的人,可能缺B族维生素。当人体缺少维生素B1时,不仅会疲乏无力、消化不良,还会有情绪沮丧、反应迟钝等表现。维生素B6缺乏的症状之一是有抑郁倾向。秋天不妨多吃点富含B族维生素的粗粮,比如燕麦、大麦、小米、大黄米、黑米、红豆、绿豆、豌豆等。

有悲秋情绪的人,平时多去野外放松,经常登山远眺。下雨天,可以通过观看各种娱乐节目来缓解,比如听相声、看二人转、影视剧等,让自己开怀大笑。(上海仁济医院心理科主任 骆艳丽)综合整理

新闻推荐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文物:我们的胜利 历史的见证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记者来到位于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感受和平的来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