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芬芳心灵的文学世界 读《致少年》有感

黄山日报 2020-09-25 05:08 大字

□祁山小学小记者站程紫彤

不久前,我读了《致少年》系列丛书。它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的作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芬芳心灵的文学世界。

我印象最深的文章是《八位作家待过的地方》。

第一部分讲的是苏轼。杭州与苏轼的名字连得很紧,现在一提起杭州,我就能想到苏轼。本书的作者张炜说过,一处居所往往成为一个人的象征,因为它盛满了他的精神,这是需要感知的。苏轼的一生,几乎都在杭州的秋冷里编织着自己的梦境,提起他,我就会想起那片青天,那种清冷的气氛。

作者张炜用直白、温暖、治愈的文字,带给我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我读到“歌德之勺”这一小章节之后,仿佛文中歌德的故居就在我的眼前,我好像推开了那扇门,去探索去发现这门后的秘密。书上说歌德是一个奇特的人物,在文学的星云中,像他这样的文学“恒星”大概不会太多。“怎样来评论歌德这个人物?”这个问题让我沉思了许久,最终在书中悟出了最佳答案:歌德有时伟大,有时却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我还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来到了更多作家的故乡或故居,例如:爱默生、佐藤春夫、艾略特、梭罗、蒲松龄和惠特曼。他们的故居,他们的精神都给我带来了更多的知识。也可以说,这是一颗不老童心致少年的成长之书。

《致少年》这套丛书带给我许多从未有过的体验。我非常喜欢这套书,因为它促进我成长,使我徜徉在芬芳的文学世界中。希望有更多的人读到这本书。

指导老师:陈翠微

新闻推荐

看看明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王淼

《明代社会日常生活》作者:伊永文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8月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所谓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