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雨天探访雨儿胡同北京老街坊的“乡愁”这样被留住

华西都市报 2020-09-24 02:46 大字

雨天探访雨儿胡同 宁静的北京雨儿胡同。滕晗摄

9月23日,北京刚经历一场秋雨,被雨水浸染的雨儿胡同路面,若隐若现倒映着路边的苍翠绿植……不同于几百米外的“网红打卡地”南锣鼓巷小街,这里似乎从胡同口开始就被按下静音,沿着胡同一路走下去,只留下宁静。

眼前的这一切,得益于北京市东城区近年来的种种努力——通过“架空线入地”、“胡同不停车”、“共生院”等措施,让“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胡同景观重现,雨儿胡同也留住了那份老北京街坊的乡愁。

通过“申请式改善”

胡同居民居住条件好起来

东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管辖17个街道办事处、3个地区。辖区内14个街道的504条胡同均位于老城内。这里,是很多老北京人的记忆所在。

全长343米的雨儿胡同身处人口密集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以前一下大雨,院里就积水,没有厕所,出门几百米才是公厕,再遇上雨雪天气,就更不方便了。”胡同居民吴先生回忆。

改善胡同居民的居住条件,成了留住“乡愁”的第一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东城区委宣传部了解到,2015年起,东城区以南锣鼓巷地区的雨儿、帽儿、蓑衣、福祥四条胡同为试点,通过“申请式腾退”创新政策,把选择权交给胡同居民,居民自愿选择“去或留”,外迁可改善一部分居民的生活,而留住的居民生活也能同步提升。

作为探索首都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的试点项目,胡同的修缮整治工作,其实没有现行经验可借鉴,这也是雨儿胡同曾遭遇的难题。

“政策是谈出来的”,雨儿胡同修缮整治工作全程都贯穿着这个理念。在边调研论证、边开展群众工作的基础上,雨儿胡同创新推出了全市首个“申请式改善”政策体系。

随着“申请式改善”政策体系层层推进,雨儿胡同还探索、打造了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的“共生院”。记者在探访中了解到,如今的雨儿胡同居民通过腾退外迁改善,户均住房面积由原来的不足25平方米变为户均110平方米,如厕难、洗浴难等问题也随之解决。

留住乡愁和文化

老城更新不是“平地起高楼”

记者从北京市东城区了解到,留住乡愁和文化,整个更新过程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恢复院落传统规制格局,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据了解,在规划先行阶段,就坚持了“一院一方案、一户一设计”的原则,完成了雨儿胡同24个院落设计方案、雨儿胡同公共空间精细化提升方案和排水排污设计方案。

此后,3支具备古建修缮资质的专业队伍,按照北京市老城房屋保护和修缮相关技术导则,加强老构件、老物件的妥善保护和整理利用,做到了修旧如旧,让胡同、居民留住记忆。

“燕子垒窝”的恒心、“蚂蚁啃骨”的毅力——这是东城区在雨儿胡同修缮整治提升过程中的坚持。截至目前,雨儿胡同拆除违法建设160间,亮出了院落公共空间,还原了院落规制格局。在雨儿胡同住了大半辈子的70岁老人崇宝财感叹,“这两年,我家生活变化翻天覆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滕晗 柳青

新闻推荐

湖北启动近视防控 宣传教育活动

新华社武汉9月23日电(记者黎昌政)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22日在武汉启动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活动,将通过向全省各市州援建希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