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激流”留下的潮声 朱复融
老作家郑增辉先生是潮汕人,从19岁参军入伍,至今离开家乡已六十多年了。他对家乡这片热土一直抱有深厚的情感,多次利用返乡探亲、采风、考察和帮扶的机会,把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用朴素的日记方式记录下来,并以此为素材,创作了具有地域特色、反映潮汕地区改革开放的叙事性长篇小说《激流》。
文以载道,触及生活,这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出发原点与目标终点。改革文学在它的发展初期,就含带着历史的必然性。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改革小说中,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蒋子龙的《燕赵悲歌》、贾平凹的《鸡窝洼的人家》等作品,无不带有时代的印迹。这些文字感应着时代发展的节奏,使其每一个嬗变的环节都得以全视角的方式出现。
《激流》这部小说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贫穷、落后、保守的潮汕地区某村镇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古老村镇所进行的史诗般变革。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顺应潮流的潮汕籍归侨庄思潮带领乡亲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的改革者形象。书中借以庄思潮、陈聪平、庄振强和庄舜琴等人物的命运,演绎着一个原本贫穷的乡镇社会与经济生活的变化,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一系列尖锐冲突,从而构成了这部作品的基本框架。
面对一个纷繁复杂的时代,一个古老的城镇会映射出一个社会最真实的形态。小说在反映乡村社会经济变革的同时,更注重剖析在改革过程中日益显露出来的文化因袭,并通过故事情节的构建,作者很巧妙地利用不同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冲突,展示出改革对人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也揭示出一个边远闭塞乡村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其旧有生活方式的日渐瓦解与沉落。
现代性历史诉求的内在动因,往往最能揭示社会进步的宏伟前景。作者力图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现实与历史的内在关系,以横向拓展和纵向开掘,给人一种生活的宏阔感和历史的纵深感。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引起人们心灵上的震撼,主要原因是作者把自己三十几年来所熟悉的潮汕乡村里的人和事,囊括、浓缩进作品之中,寓时代风云于风俗民情之中,于不经意间写出了潮汕乡村生活的色彩和情调,凸显出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作者以细腻而饱含深情的笔触,勾勒众生,使小说文本深厚而富有感染力。在艺术上,作者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探索现实主义小说传统的修复和转化,并以精微的叙事、绵密的细节还原了那个特定时代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满赤子情怀的叙述和解读,由此也拓展了小说的表现领域与精神空间。
新闻推荐
9月23日,种植户在太阳镇的生态稻米种植基地内展示稻田内套养的甲鱼。近年来,杭州市临安区太阳镇积极治理水环境,通过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