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式”医疗援藏开创高原医疗新局面
“跟着北京援藏医生能学到很多东西,我的第一任师父龚晓峰教我进行骨科微创手术,在临床上很实用。”拉萨市人民医院骨科大夫落松群培说,如今他能熟练运用微创手术技术。
落松群培今年又拜了一位北京来的援藏医生为师。师父杨劼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指导、带领包括落松群培在内的西藏本地医生完成数十例手术,填补了西藏小儿骨科专业诊疗的空白。
2015年,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正式启动,改变了过去医疗援藏短期分散的格局。
同落松群培一样受益的还有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医生米玛。去年,医院接诊了一名冠心病患者,病情危急需手术治疗。米玛带领团队,对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实施支架植入手术,让医院实现了这一技术的“本土化”突破。
米玛说:“援藏医疗老师进藏以来,我们从最初的你做我帮,发展到现在的我做你看,直接反映的是本地技术的突破,背后是援藏老师们多年的付出。”
培养本地人才的同时,各对口援藏医院充分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通过“以院包科”的形式,打造心血管内科、妇产科、儿科、骨科等符合群众就医需求的科室,受援医院科室达到395个,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科室体系。
据介绍,“组团式”医疗援藏开展5年来,共有841名医疗人才进藏,对口支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7市(地)人民医院,并通过“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父带徒弟”机制,帮带721个医疗团队、2031名本地医务人员,培养医疗骨干约4000名,已有192名受援医院的医生能独立开展1种至2种新手术,实现了371种“大病”不出自治区,2373种“中病”不出市(地),一些常见“小病”在县级医院就能治疗。“打包移植”内地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1061项,攻关的技术难题达1305个,联合申报的国家级、自治区级科研项目有852项,填补区域内的医疗技术空白1541项。
重点科室的打造以及本地医务人员技术的提升,直接增强了西藏本地医院的诊疗能力。截至2019年,西藏自治区、市(地)两级人民医院的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较5年前分别增长28.17%、70.05%、76.19%。
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主任格桑玉珍表示,5年来,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7省份共投入援藏资金9.2亿元,用于7市(地)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采购、科研教学等项目,同时整合各级财政和援藏资金41亿多元,用于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医疗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
新华社记者李键金一清新华社拉萨9月16日电
新闻推荐
“出门满眼绿、开窗闻花香”。岚山区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致力改善城市环境,加快推进玉泉四路节点精品景观工程建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