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情战台风 产粮大省黑龙江端牢“中国饭碗”
新华社记者王建何山
产粮大省黑龙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高质量抓好农业生产,面对台风“三连击”,全力抗灾自救保丰收。尽管当地部分地块农作物出现倒伏,但前期气候条件好,农作物长势好,台风来临时各类农作物已进入成熟期,对产量影响有限。“中华大粮仓”丰收在望,端牢“中国饭碗”。
抓好生产奠基础
望着沉甸甸的稻穗,黑龙江省桦川县玉成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满怀喜悦,再过几天就开镰收割。“今年的丰收,来得太不容易了。”
“往年春节过后农资就到位了,因为疫情道路封闭,运输受阻,到3月份农资还没着落,眼瞅着要误农时,整宿都睡不着觉。”赵德山说。
后来当地及时开辟绿色通道,农业部门搭建线上农资购买平台。春耕之前,玉成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资全部到位,加上采用大马力、先进的大型农机作业,农作物都播种在了丰产期。
黑龙江省七星农场第三管理区种植户宋吉林今年种了300亩水稻,受疫情影响,春耕时期遭遇雇工难、雇工贵。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宋吉林今年尝了“鲜”。“装有卫星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智能插秧机,帮了大忙,提高作业效率,一点也没耽误春耕生产。”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春耕时期,黑龙江省近500万台(套)水旱田农业机具全部投入春耕生产,同时组织各类生产经营主体严把农时和作业标准,全面加强田间管理。加上七八月份阳光、温度、水分适宜,有力促进了农作物生长发育,作物长势好,为丰收打下基础。
抗灾自救保丰收
8月底以来,东北遭遇台风“三连击”,历史罕见。尤其是9月3日至4日,第9号台风“美莎克”影响范围广、风雨强度大,造成部分地块农作物倒伏,让不少农民揪着心。
台风过后,黑龙江省富锦市东北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春及时组织社员排水。“以前雨水一大就排不出去,动不动就成涝灾,现在基础设施跟上了,田成方、渠相通,对抗灾保丰收管大用了,倒伏并不严重。”刘春说。
刘春经营的地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得益于近几年黑龙江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去年底,黑龙江省累计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8548万亩,今年将再建设843万亩高标准农田,让中低产田实现高产稳产。
为应对台风不利影响,黑龙江省勤得利农场第五管理区种植户马永明积极组织力量抢收。近日,在他的水稻地里,7台收割机、4台接粒车对他种植的150多亩水稻进行了直收作业。
灾情出现后,黑龙江省各相关部门和种粮农民迅速行动,抗灾自救,努力降低灾害损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组成10个工作指导组,省市县乡四级农业部门成立1000多个专家指导组,第一时间深入基层,指导各地开展抗灾救灾。
部分农作物倒伏,增加了收获难度。9月17日,黑龙江省下拨资金1.7亿元,对受灾地区玉米和水稻收获机械改装予以全额补助,支持受灾地区抗灾减灾,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推动农业夺取丰收。
丰收在望促增收
在今年农民丰收节评选活动中,36岁的屈耀明被评选为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大王”。今年屈耀明带领合作社的农民种植了3万亩水稻,其中3000亩是有机水稻,其余的都达到了绿色标准。
受台风影响,屈耀明种植的水稻部分出现倒伏,但这并不影响丰收。“台风来临时,水稻已经成熟,产量已经形成,倒伏对产量影响不大。如果没有台风,今年是个难得的大丰收年。”屈耀明说,倒伏给收获带来一定难度,增加了收获成本。
赵德山表示,虽然遭遇一些灾害,但相比去年七八月份持续的低温寡照天气,今年积温、水分条件好,农作物长势好,预计每亩水稻比去年能增加200斤左右,如果没有台风,增产幅度会更大。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所研究员闫平说,今年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比较轻,且空瘪率明显低于常年,千粒重增加。
东北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的是优质稻花香系列品种,刘春算了一笔账:今年一公顷水田流转价格1万元,种子、化肥、机械等生产投入成本也在1万元左右,每公顷产量预计能达到1.6万斤,每斤价格预计在1.7元以上,效益在7200元以上。
台风来临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所研究员曹靖生、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张相英等专家深入田间调查。他们表示,前期黑龙江气候条件有利,玉米亩苗株数、穗粒数都增加,倒伏地块农作物百粒重有所降低。
新闻推荐
云南“李心草案”一审宣判 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被告罗秉乾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据新华社电9月21日,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罗秉乾过失致人死亡罪、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陈美莲提起的附带民事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