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能忘记的昨天 走近香港抗日遗迹守护者吴军捷
▲这是香港九龙炮台山的碉堡(9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晓初 摄)
□新华社记者 王茜
前不久,香港西贡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被列入了新一批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消息传来,香港老人吴军捷的眼圈湿润了,他认为这说明香港的抗日遗迹开始走进越来越多港人的眼中、心中。
“让真实的遗址来讲诉抗日故事,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是传承历史最好的方式。”身体清瘦、头发花白的吴军捷,虽已年过七旬,但依然步履矫健地奔走在保护抗日遗迹的路上,执着地为香港年轻人逐渐失落的家国情怀找回坐标原点。
百余抗战遗址
残破中诉说不堪往事
近日,记者慕名来到西贡,寻访被列入名录中的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顺着山路前行,群山苍翠中形似步枪的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巍峨地屹立在整洁的碑园中,庄严肃穆。
纪念碑高20米,碑身正面镌刻着“抗日英烈纪念碑”七个鎏金大字,外型及线条十分优美。步枪的主题象征抗日武装力量,为人们守护着和平。1988年,香港各界社团、新界乡绅及海外华侨踊跃捐款,香港政府在西贡斩竹湾拨出土地修建了这座纪念碑。
香港共有林林总总百余个抗日战争遗迹。不过,随着岁月流逝,许多已经露出残破的痕迹。西贡的清水湾槟榔村,是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城市中队队部遗址所在地。遗址是一栋两层的白色村屋,一侧墙面上白色的墙皮在岁月的剥蚀下已所剩无几。
吴军捷指着一块紧挨村屋外墙长满荒草的地方说:“这里原来是队部的厨房,厨房左前方原来是关押俘虏的小屋,这两处已经被拆没了。现在这两层村屋由兄弟居住。最近听说有一家要拆了重建,若是重建,将是香港抗日遗迹保护上的一个重大损失。”
在位于九龙的炮台山遗址,记者看到,这里已是断壁残垣藤蔓缠绕。碉堡早已被荒废,大炮也早被拆走,一些通道及窗口上的射击孔依然清晰可见。
“这里是维多利亚港的战略重地,是香港抗日战争时期英军撤离九龙的最后一个据点。”吴军捷告诉记者,“战后炮台被弃,长期无人管理,有不少地方被人毁坏,没有得到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唤醒历史记忆 收拢迷失人心
抗日战争让香港承受了空前的惨重灾难,1941年日军破城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日军占领的3年8个月中,香港人口从160万锐减少到不足60万。而时光的冲刷,让当年港人的悲痛与疮痍变成点点碎片,而年青一代的香港人对这些历史更是不甚了了。
“您好,请问您知道这座炮台是做什么用的吗?”在九龙的炮台山顶,吴军捷随意地问向身边的年轻人,年轻人茫然地摇摇头。吴军捷无奈地拍了拍残破的断壁颇为感慨,“每天都有很多人到这里爬山锻炼,但很少有人了解这些遗迹的故事。”
“英军战俘的集中营,香港市民被屠杀、被逼做慰安妇的受难处,在香港类似这样的遗迹不下百处,一旦失去我们拿什么去记忆历史?”一说起这些,吴军捷的眉头就会紧紧皱起,语气中透着焦虑。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而唤醒历史记忆和民族意识,“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让历史的记忆收拢迷失的人心。”吴军捷说。
无愧先辈无愧历史执着前行
吴军捷的父亲曾是东江纵队的一员。曾经纵横商场、并在跨国企业身居高位的吴军捷,自2004年起就在深圳、香港、北京多地举行抗日纪念活动。他曾组织二百多名东纵后代集体扫墓祭奠先烈,帮助美军飞行员克尔之子在深圳、香港进行寻访,捐建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策划主办抗战展览……
事非经过不知难。当记者问他,16年来,遇到难题的时候想过退出吗?老先生的眼圈红了,“我在2015年退休前是业余做这项工作,退休后就是全职去做了,当然是没有工资的。有时遇到难题,真想一放了之!但是冷静下来想一想,如不坚持做下去,就对不起先辈,对不起历史,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啊!”
说起下一步的打算,吴军捷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我们抗战历史研究会正在制作宣传册子,预计参加今年12月的香港书展,打算编写《香港抗战遗址名录》,建网站宣传遗址保护,还将开展‘寻找三年零八个月见证人’活动……”
站在九龙炮台山的山顶,吴军捷老先生临风而立,“香港抗战遗迹的保护,是为了记住先人的历史,知道前辈受过怎样的灾难,我们应该得到哪些教训。要学会如何对苍生怜悯,对英雄敬畏,思考如何避免灾难的重临,这也是我们对历史的交代,对下一代的交代。”
(新华社香港9月20日电)
新闻推荐
新华社长沙9月20日电(记者阮周围)炊煮用具青铜釜、青瓷器、五铢铜钱、陶器……记者20日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