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双关注国防的目光,都将汇聚中国力量
巍联军
时间刻刀在历史之壁雕琢的每个痕迹,都有它的意蕴。
辽宁省沈阳市望花南街,“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广场,矗立着一座布满弹痕的残历碑,上面赫然印刻着刺眼的时间标识:1931年9月18日。
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石碑上,用多种语言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
英雄之笔在革命画卷泼墨的每块色彩,都有它的悲怆。
1907年7月15日,“鉴湖女侠”秋瑾在绍兴英勇就义前,感慨中国积贫积弱,漠然者众,报国者寡,激愤吟诗:“忍看眼底无馀子,大好河山少主人。”
1905年12月8日,辛亥革命先驱者陈天华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蹈海自尽,他在《绝命辞》中仰天长啸,以血醒国,以死警民:“呜呼我同胞!其亦知今日之中国乎……恐同胞之不见听而或忘之,故以身投东海,为诸君之纪念。”
甲午海战,前线告急,官府贴出告示,许诺“助官抗日,可免三年钱粮”,但百姓置身局外,鲜有人响应。梁启超在《中国积弱溯源论》中捶胸直言:“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是故吾国民之大患,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
肇始于辛亥年武昌城的清脆枪响,继之以“五四运动”的星火燎原,带来爱国意识的伟大觉醒,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御敌报国大潮咆哮奔腾。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艰难抗战岁月,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万众一心筑起血肉长城。
血海战场早已沃野平川。我国数十年没有打过仗,这是民族之福,华夏之幸,但一些人忧患意识淡化、国防观念弱化、尚武精神退化,这些已成安邦之忧。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在机关、企业、学校,国歌经常在耳畔唱响,然而,有的人却未必真正胸怀忧患,有的人也未必真正把家国放在心中:安享太平醉生梦死者有之,浑浑噩噩随波逐流者有之,“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之,甚至,为敌对势力摇旗呐喊者有之,嘲弄崇高抹黑英雄者有之……我们要警惕和平环境对国民意志的侵蚀,防止麻痹懈怠的历史旧病复发。
有的人对歌星、影星的生日、结婚纪念日记得很清,却不知道烈士纪念日、全民国防教育日是哪一天;对学生军训,总有人质疑它的意义;去年9月,某市小学生们佩戴的红领巾上,竟然印有某公司的广告……
国防教育是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重要途径,是公民与祖国牢固而现实的情感纽带,其筑牢的精神长城,修砌的价值堤坝,点燃的热血激情,将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
今年9月19日是第二十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全民国防教育日也是一堂课,一堂为全国人民上的课,时代是我们最为厚重的教科书,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学生。我们的黑板上,应写下什么样的内容?我们的作业本上,应记下什么样的感触?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脊梁。21世纪是“课堂革命”的世纪,这个课堂是坚守还是失守,关乎民族复兴和中国希望。在八面来风的社会大环境里,这是不见硝烟的“上甘岭战役”——
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明明是面目狰狞、谎话连篇的魔鬼,却把自己包装成天使,披着自由的外衣;他们把陷阱伪装成馅饼,把毒汁调和为果汁,把花圈打扮成花环;他们日夜在挖掘我们价值高地上的“祖坟”,还鼓动下一代一起来掘墓……
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在我们精神高地“搅局”的背后,有这样一只手,它是我们的对手。妄图从意识形态、历史文化、民族情感等诸多方面离间青少年,搞颜色革命。试想,当一个崛起的中国正需要前赴后继阔步前进时,有什么能比搞垮年轻一代更令对手惬意的事情呢?
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国防教育是全民族全社会的“希望工程”,打赢国防教育课堂“保卫战”,保卫民族精神“根据地”,只有守护者,没有旁观者,我们不能等到全民国防教育日才开课,居安思危的“上课铃”更不能等到枪声响起才敲响。
全民国防教育日,请让忧患的子弹在头脑上膛!因为,每一双关注国防的目光,都将汇聚中国力量;每一个热爱国防的胸膛,都将托起强国梦想!
新闻推荐
□新时报记者江丹继《断层》《红煤》《黑白男女》之后,刘庆邦书写中国矿工生活的第四部长篇小说《女工绘》近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