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创业环境测试为何要看图书馆数量

四川日报 2020-09-17 05:36 大字

访谈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祖明远7月中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环境水平的测度与分析》。虽然报告名称中没有“宜居”两字,但该院院长申明浩接受我们采访时说:“宜居是创新环境的重要内容,因为宜居会吸引创新人才集聚。”宜居指标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创新能力的差异。东莞为何能在2008年后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深圳创新能力与制造业呈现出何种关系?答案,就隐藏在当地气候、物价、图书馆数量等指标中。

图书馆数量与创新能力的“正相关”

在申明浩看来,宜居水平与当地气候、交通便捷、物价水平,以及智力要素集聚度等紧密相关。“世界上著名城市群,集聚创新人才的重要原因是宜居。”报告选取指标时,申明浩团队特别将图书馆指标纳入进来。珠江东岸和珠江西岸在产业发展、创新能力上有一定差距,这与两岸城市图书馆数量呈现一定相关性。“特别是深圳和东莞,两地图书馆藏书数量一直很高,近年来在点位覆盖上也有很大进展。”申明浩说,两地建了很多小型社区图书馆,“两地都有大量外来人员,图书馆等知识资源密集场所,成为大家找到归属感、充实自己的关键因素。”前段时间的一则新闻让申明浩印象深刻:一位湖北务工人员在东莞务工17年,在当地图书馆看书就有12年,他从翻字典看报纸进步到读史书,还用务工收入支持子女读到研究生毕业。在申明浩看来,这个案例与2008年后东莞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有一定相关性。东莞从制鞋等传统制造业密集地,转型为电子信息产业重镇,离不开对高校研发机构、职业技能人才的吸引和培养,而图书馆建设正是其中一个环节。从国外经验来看,特别是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知识资源集聚,与创新有明显的一致性,“在制造业为主的阶段还不太明显,到了科技创新驱动阶段,这种差异会更大。”

轨道交通网络与人才流动的“正相关”

在人们印象中,似乎只有国际化高端人才,才能较为顺利地在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站稳脚跟。综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宜居指标,申明浩给出意外答案:事实上,深圳吸引最多的人才,集中于职业技能人才领域。与此对应,2019年深圳市第二产业占比约36%。“过去,深圳的人才政策比较重视吸引高端人才,加之创新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好,所以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申明浩介绍,近年来,深圳对职业技能人才也出台相关政策,构建相对完善、动态调整的人才政策体系。在申明浩看来,“动态”是宜居与创新创业的一个关键词。“深圳仍是全国大学毕业生首选城市,他们在深圳奋斗几年后,可能面临‘二次选择’——要不要到其他地区开拓事业。”而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特别是宜居水平正快速提升的地区,对人才有相对吸引力。“随着轨道交通的完善,人们可以跨城市实现生活和事业的兼顾。”申明浩以高铁与机场的联动为例,“通过高铁联通机场,就可提高换乘效率。”而近日,交通运输部批准深圳试点都市圈轨交一体化,地铁将延伸到东莞和惠州。区域间的“软通道”同等重要。以往,香港、澳门地区居民在深圳等地的投资、购房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制约。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目前这些领域已有突破。申明浩表示,在软硬领域实现联通,会极大丰富区域内经济的多样性,“从这个角度看,成渝地区语言、习俗相近,经济社会往来密切,也具备这种多样性,对人才具有很强吸引力。”

新闻推荐

为什么汪勇会成为英雄? 《生命摆渡人》出版

《生命摆渡人》汪勇/口述沈嘉柯/著人民日报出版社本报讯近日,由武汉抗疫一线快递小哥汪勇口述、青年作家沈嘉柯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