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医者精诚,德佑众生 刘一莹 (南京医科大学)

滕州日报 2020-09-17 00:56 大字

大医精诚,博学不倦,慈悲为怀,德佑众生。暑期,我研读了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始知其在历代医者中广为流传、影响深远,是论述医德的重要文献,为历代医者修习品性所必读之书。我追寻历代前辈的脚步,认真研习,收获颇丰。

正所谓:“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于医者而言,医德与医术同等重要。医德,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悲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医者应博阅医书,勤查医典,以精进医术治病救人。有自以为聪明的蠢人,读了三年方剂,就说世界上没有病不能治,等到行医治病三年,才知道世界上的病没有现成的方剂可用。有些病,实质相同而表征不同,实质不同而表征相同,只有用心精微的人才可以体悟到这些。故曰:“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慈悲为怀,普济世事。“宁可架上药生尘,但愿世间人无恙”——寥寥数语便透露出行医之人的质朴初心,也展现出了行医之人的责任担当。庚子伊始,新冠肆虐,无数医务工作者驰援一线,救助同胞,护我家国。他们不避艰难险阻,不怕月黑夜深,不顾严寒酷暑,不畏饥渴疲劳,一心救治,无私奉献。他们“发大慈悲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用无数个日夜的艰苦奋斗点亮人间灯火,照亮华夏,托举明日之光。

心宁神定,无问贫贱。医者应当神志清明,心无旁骛,专研医术,治病救人,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更不能“恃己所长,经略财物”;应当遇事不惑,慎重地分析症结,周密地思考对策,以病家的性命安危为要。无论病家是富贵还是贫苦,是美貌还是丑陋,都要一视同仁,精心诊治;应当时常审视内心,以得“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以得病家爱戴、亲友敬重。

药王曰:“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也不得“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经过治疗,使患者病情减轻,就昂头扬脸,自以为了不起,说是世间找不到第二个人了,这是对医生来说最危险的膏肓之病。故医者应谨言慎行、严于律己,尊重他人,切忌傲慢自满,误己误人。

既言大医精诚,那么何为精诚之医?我认为精诚之医必有佑人之德、博学之术,必有慈悲之心、谨慎之体,必有良善之性、渡人之怀。医者精诚,自当德佑众生,自当博学谨慎,自当良善慈悲,唯有如此方可造福社会,方可回馈家国,方可实现人生价值。

新闻推荐

报告显示:中国整体形象好感度继续上升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记者任沁沁)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15日在京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9》显示,中...

 
相关推荐